鄴城情況穩定下來後,宋伯昭便星夜兼程,也趕到了遼城。

王立川和親信被關到了大牢中。

吳世忠和周韜為了安撫百姓,已然依著宋伯昭的樣子,在遼城貼出了不納糧、不分貴賤均可做官的布告。

先前連話都不敢隨便說的遼城百姓,突然間覺得天都亮了,各個歡喜不已,宋伯昭剛剛進城,就看到了夾道歡迎的百姓:

“昭王來了,老百姓有救了!”

“今年不用納糧了,我們可以吃飽了!”

“王爺啊,您怎麼不早點兒來啊?要是您早來幾日,我侄兒那一大家子,也不會被當街砍頭了。”

“兒啊,你們在天之靈看到了嗎?你們死得不冤,咱今年真的不用納糧了!”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手舞足蹈。

宋伯昭心中也是既喜又慚愧,是呀,他要是早點兒來就好了,就不用死那麼多無辜的老百姓了。

顧亞夫看出了他心中遺憾,輕輕拍了拍宋伯昭肩膀,道:

“伯昭,非你之過,若你不起事,日後還會有更多的百姓冤死。”

宋伯昭微微點頭,火速趕到了遼城將軍府主持政務。

眼下老百姓們群情激奮,必須要先安撫一番,查明王立川和遼城守將接了妖道的命令後,竟然殺害了足足800多無辜百姓,宋伯昭立馬命人將他們從牢獄中提了出來,當街斬首,將頭顱懸掛在一低矮樹樁上,供老百姓們發泄。

而先前被掛在高處的那些無辜者的頭顱,則被宋伯昭統一收了起來,厚葬在了將軍府西北側,立了“真言碑”,以此敬告亡靈,警告此後的主政者,切莫讓老百姓因言喪命。

他還下了令,這些人五服以內的親屬,十年之內都不用納糧食。

此令一出,先前那些還在埋怨昭王來太遲了的人,一下子就慚愧不已,是他們太鼠目寸光想得太淺顯了,親人喪命,乃是國師的錯,怎麼能反過來怪在昭王身上呢?

有了這一層保障,城裏人再也不怕說話了,“昭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越傳越遠,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傳遍了大乾國的東南西北,甚至在京城裏都有人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有些官差心地善良,聽到京中人竟說出此言後,好心提醒道;

“不要亂說話,這可是天子腳下!不怕掉了腦袋嗎?”

說話者卻是毫無懼色,目光堅定地拍了拍胸膛: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連真話都不敢說,還算什麼男子漢?”

“他們要殺便殺,君不見遼城那些被砍頭者的親屬十年內都不用納糧了?”

“掉我一個人的腦袋,為我家族謀得十年利,我也無愧了!”

官差隻得搖頭歎氣地離開了,想來這人的話也不無道理,朝廷手下就那麼些人,難道還能日日夜夜都看管著老百姓的嘴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