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2年12月8日,那時“先鋒10號”已飛離地球84億千米,該天文小組就發現探測器的飛行軌道出現偏差,他們一直在研究這一現象,希望找出原因。直到最近,在經過多種方法分析研究“先鋒10號”發回的數據後,他們才肯定了自己的推論:即太陽係又有了新成員。
在近幾個星期中,他們力圖計算出此天體可能達到的最遠距離以及具體位置。他們初步預計,此天體是在撞上一大行星後而被拋到太陽係邊際的。該天文小組的一位英國博士稱,“我們對這一發現欣喜若狂,它真是天文學上一個極好的標誌性事!”
據稱,這一天體可能是在茫茫宇宙中已知的數百個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的一個,它們大都是由冰及岩石構成,且遠在海王星之外。這些天體在行星大家族中屬於小字輩,直徑僅有幾百千米,但天文學家相信,有幾百萬個這種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並形成一條龐大的“星帶”。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個這。
1972年3月,“先鋒10號”被發射升空,它是第一個要穿過火星及木星間的小行星帶,飛向更遠太空的探測器。但天文學家無法知道,它是否能安全闖過這一地段。
“先鋒10號”也是第一個到達氣體行星一木星的探測器。隨後,它又成功飛離太陽的行星係統。雖然它還未進人星際領域,但這已開了太空探測器的。
在“先鋒10號”飛了25年後,雖然它仍在發回信息,1997年美國宇航局還是暫停了對它的監控。
據悉,“先鋒10號”將在200萬年後到達金牛座星群。
太陽係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智慧生物與生命是兩個不等同的概念。即使我們能十分有把握地斷定’在太陽係諸天體中,除地球外,沒有任何一個天體擁有智慧生物,但仍不能肯定,在其他天體中也不存在任何生命活動,特另是那些低等的微生物。
在被懷疑擁有原始生命的太陽係諸天體中,火星是被議論得最多的一個。
在20世紀70年代,“水手號”和“海盜號”飛行器對水星的探測,終於否定了“火星人”的神話。然而,從海盜號探測站所做的三項實驗來看,卻不能絕對地肯定,目裏不存在任何生命形態。
第一項實驗是檢查有無以光合作用為基礎的物質交換,結果是否定的。第二項實驗是仿效地球上的物質交換,視察澄清土壤樣品中有無微生物。實驗時在土壤樣品中加人含碳14的培養液,若土壤中有生物,會吸收與消化養分,會排出有放射性的碳14,這可在計數管中進行檢測,結果記錄到了。而在預先經過消毒處理的土壤中則沒有記錄到。第三項實驗是測量生物與周圍環境所發生的氣體交換。在加人培養液的土壤樣品中,質譜儀記錄到有氧的發生,但兩小時後卻突然停止,不過微量二氧化碳的析出卻持續了11天之久。有人指出,如果土壤中存在過氧化物,那麼氧的析出就可能不是生物造成的。因此根據這三項實驗的結果,人們既不敢肯定,也不能否定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即使退一步說,這三項實驗證明了火星上沒有生命。但它畢竟隻能反映實驗地點的情況,而不能以點代麵地說明整個火星的情況。
在早期的考察活動中也確實沒有發現“定居型”的生物。然而在1977年,人們卻在目裏的石縫中找到了地衣和水藻。一些火星研究者指出,在火星赤道附近有兩個地方,土壤中水的含量要比別處豐富得多。每天每平方厘米的地麵至少能釋放出100毫克的水(一到夜晚,水汽則凝結為霜,因此這兩個地方從地球看去要比火星其他地方明亮得多)。他們認為這兩個地方的環境比地球上一些已發現有微生物的極端惡劣環境,更適於生命的存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斯坦福大學最近發表了一篇報告,認為40億—45億年前,南極大陸上曾存在微生物。而從南極大陸的火星隕石中發現的顯示火星生命體存在的物質看,地球外存在有生命體的跡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克魯把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體這個宇宙研究史上的最新發現稱之為“令人震驚的發現”。
新發現是從1984年被發現的12個隕石中的一個叫做“ANL8400”的南極隕石分析中產生的。它大約是1500萬年前火星與木星間小著星群碰撞的結果,大致在1300萬年前落在南極大陸,年齡是40億—45億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對隕石進行薄片分析後,能見到一種“多循環芳香碳水化合物(AH)”的有機物。這種有機物可以證明火星的生成過程或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從隕石切片,可以得出火星上曾有生存在的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