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除非你的心像孩子一樣……”—不要讓童心遠走(1)(1 / 3)

最好的老師——兒童。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到它受到創傷。

守護好自己愛的天性

有一天,特蕾莎修女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獨自在街上拾破爛,就把她帶了回來。特蕾莎修女給她洗澡,為她換上幹淨的衣服,又拿出“兒童之家”裏最好的食物給她吃。但到了晚上,那孩子卻偷偷地跑掉了。特蕾莎修女很擔心她,就把她尋了回來。但第二天她又跑掉了,特蕾莎修女對她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了一個修女悄悄地跟蹤她。結果,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了她。原來,這樹下有她的母親、姐姐和妹妹。她們在那裏做飯、吃飯、睡眠、醒來;她們在那裏哭,在那裏笑。因為那裏就是她們的家。

原來,她逃跑是因為她不想丟下自己的母親而自己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因為她是那樣愛她的母親,盡管那是一個貧窮的蓬頭垢麵的母親,但在她的眼裏,卻是最美的母親,而母親就是她的家。

和這個小女孩相比,你是不是曾經因為自己的爸爸是個普通工人而難過?是不是曾經因為自己的媽媽是個清潔工而覺得難堪?

小孩子就不會這樣,因為愛是人類的天性,他們的心靈沒有被汙染,而我們,要時刻守護好自己愛的天性才對。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有愛心的人始終心係他人的安危,很少關注個人的得失,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欺騙或者背叛而改變自己的愛心。

“那天踢球的時候,他得罪我了,這口氣我一定要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種類似的話,好像我們如果不理會欺負自己的人就不是個男子漢似的。其實,這隻是我們的想法,小孩子一般是不會這麼想的。因為人的天性是愛。

19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弗雷德·弗裏德是奧地利著名記者。少年時代,阿爾弗雷德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因為家裏比較貧窮,所以父母每天都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奔波忙碌。為了能幫助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小阿爾弗雷德決心去擺一個小書攤,並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父母。

最初,阿爾弗雷德的父母並不同意他這麼做,擔心這樣會影響到他的學業。後來,在阿爾弗雷德的軟磨硬泡下,他的父母終於同意了。

很快,小阿爾弗雷德就成了一個小書攤的攤主了。因為他服務熱情,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圖書,所以小書攤的生意特別好。在勞動中,小阿爾弗雷德學到了許多知識,也認識了很多朋友,每天都過得特別充實。

有一天,已經接近傍晚了,小阿爾弗雷德麻利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吃晚飯。這時,有4個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圍了過來,其中一個還故意碰翻了書攤。小阿爾弗雷德正要責備那個孩子,另一個孩子趕緊說對不起,並幫著他去撿書。

小阿爾弗雷德剛說了一聲“謝謝”,冷不防被其中一個孩子絆倒了,這時,4個孩子一起衝上來,把他壓在身子下麵。一個孩子厲聲問道:“你的錢呢?錢在哪裏?快點給我們!”

當4個孩子在他身上亂搜的時候,他又氣又急,慌亂中,他忽然看見街對麵有一個警察,就大喊了一聲:“警察來了!”那4個孩子看見警察來了,都慌了,爬起來就跑。其中有一個孩子比較小,跑得慢,所以被小阿爾弗雷德一把抓住了。

警察過來了,看著淩亂的書攤和兩個孩子,很嚴肅地問道:“這裏發生了什麼事?你們兩個在做什麼?”

小阿爾弗雷德看了看旁邊那個孩子,說:“他想……他想租書看,可是我要收攤回家吃晚飯了。所以他就幫我收拾攤子。”

警察見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就微笑了一下,走開了。小阿爾弗雷德拉了拉那個孩子的手,說:“來,快點幫我收拾東西。”

那個孩子感到很意外,他迷惑不解地問阿爾弗雷德:“剛才,你……你為什麼不報告警察?”

小阿爾弗雷德並沒有回答,卻反問那個孩子:“你們為什麼要來搶我的錢呢?”

那個小孩低下頭,不好意思地說:“我們已經觀察你好幾天了,本來也沒想搶你的錢,可是今天我們沒有弄到吃的東西,都餓壞了,所以才……”

“就因為我看你們的衣服很破舊,所以我知道你們搶錢肯定也是迫不得已,我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所以我才沒有報告警察。”小阿爾弗雷德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