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要素中,局中人、策略、效用和信息規定了一局博弈的遊戲規則。均衡是博弈的結果,也是遊戲的結局。
根據博弈的要素來判斷,今天你博弈了嗎?
博弈大智慧
競爭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形式把大家拉到一起,一旦找到了這種形式,競爭各方就會開始一場博弈。
(第三節 如何運用博弈
博弈與生活的關係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各種難題都可用博弈來解決,比如僧多粥少時,如何分配才能保證公平,雇人做事時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受雇人的積極性,甚至分攤房租這樣又瑣碎又麻煩的小事,都可以用博弈的思維輕而易舉地解決。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運用博弈呢?
在一家小旅館裏,一位住店的男青年走入廁所。突然一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閃電似的跟著進了廁所,並迅速把廁所門關上,對青年說道:“把你的錢和手表給我,不然我就喊你非禮!”
廁所裏沒有第三者,真相難以說清,而不給錢女郎就喊非禮,弄不好會使自己聲名狼藉。男青年遇此困境,並未驚慌失措,而是急中生智,用手指指自己張大的嘴巴,又指指自己的耳朵,然後“嗚嗚啊啊”地叫起來。
女郎見事情不順利,便想轉身溜走。此時男青年掏出鋼筆遞給她,並將自己的手伸出來,示意女郎把剛才的話寫在他的手掌上。
青年這一動作如此逼真,女郎以為真的遇到了聾啞人,於是失去了警惕。她還想繼續敲詐,便拿起筆在男青年的手上寫道:“把錢和手表給我,不然我就喊你非禮!”
這個青年取得了女郎的罪證,便一把抓住她,大喊一聲:“抓搶劫犯!”
女郎是個慣犯,每天搶劫別人,沒想到今天卻被人抓了。
在青年與女郎的博弈過程中,先是女郎威脅青年,接著是青年急中生智裝聾啞人,而青年是根據女郎的威脅策略做出的假裝聾啞人的舉動。但到這裏博弈過程並未結束,接著女郎根據青年的行動,判斷出青年是聾啞人,然後作出在青年手上寫字的舉動,直到青年又作出行動策略:喊“抓搶劫犯”。至此,整個博弈過程結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運用博弈的第一個要點是隨機應變,根據對方的策略即時作出最佳行動選擇,這也是博弈的最大特色——由互動性決定的。
運用博弈的第二個要點是考慮決策時的環境。
毛驢剛到貴州時,老虎摸不透這個大家夥究竟有多大本領,因而躲在樹林裏偷偷觀察。這在老虎當時擁有的信息條件下是一種最優策略選擇。過了一段時間,老虎走出樹林,逐漸接近毛驢,想獲得有關毛驢的進一步信息。不料,毛驢大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急忙逃走,這也是最優策略選擇。又過了一些天,老虎又來觀察,並與毛驢挨得很近,往毛驢身上擠碰,故意挑釁。毛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老虎了解到毛驢的真實本領後,就撲過去將它吃了。
在這個故事裏,老虎通過觀察毛驢的行為逐漸修正了對毛驢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麵目。事實上,毛驢的策略也是正確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因此總想掩藏自己的真實技能。
人們常提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是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博弈的一種描述。麵對上級的政策,下級尋求對策是正常的、必然的。從博弈論的角度講,上級的政策製定必須在考慮到下級可能會有的對策的基礎上進行,同時也要考慮到製定政策時的整體環境,這也體現了運用博弈的兩個要點:把握互動以及考慮環境。
博弈大智慧
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要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