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效益雙贏化。
“把一種地方特有的壟斷性的地域文化資源和金庸這個人、他的作品以及金庸現象全部整合在一起,它就具備了策劃、創意上的不可模仿性、不可克隆性。”這是傳媒策劃人王魯湘的原話。
陝西電視台乘全國文化產業改革之風,貫徹李長春在陝考察時,對於文化產業的指示精神,在構想策劃電視大型文化活動“華山論劍”時,我們本著節目以觀眾為本,勾勒出以金庸為主體的表現對象,以西嶽華山、西府法門寺、關中碑林為表現背景,采用訪談、點評、短片相結合的節目形態和現場直播等多種電視手法,與境內外媒體聯動的實施框架,把金庸作品中的虛擬人物與自然客體相結合,把有意設置的懸念和巧妙穿插活動相結合,把三個不同現場活動與演播室嘉賓評述相結合,構成了既有宏大敘事,又有文化內核,還有娛樂包裝新型的電視節目樣式,引來了全國,乃至全球華人的關注與讚揚。
陝西電視台幾次大型電視文化活動的成功運作表現在:一是政府與職能部門從中看到了宣傳的效果。如陝西省政府主管旅遊局的副省長、職能部門的旅遊局、旅遊景點的華山風景區以及黃帝陵景區,都吸引了世界華人的目光。特別是大型電視文化活動結束後帶來的延伸、連鎖效應更使他們看到了電視宣傳的強大作用。陝西省旅遊局局長感慨地說:“每年省政府撥出重金、巨款到國內外推介陝西旅遊項目,但取得的效果甚微。我們苦於找不到一個宣傳的契合點,這次在電視上尋找到了答案。”二是電視與平麵媒體從中看到了互相聯動取得的成效。如《北京娛樂信報》、《成都商報》、《瀟湘晨報》、《上海青年報》,他們都在這些大型電視文化活動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成都商報》的老總感言:“‘華山論劍’拉動了《成都商報》廣告的上揚。”搜狐網的老總電告我們說:“直播‘華山論劍’和‘中華大祭祖’,不但提升了陝西的知名度,而且也增加了搜狐網在市場中的份額。在此期間,搜狐網的點擊率一路飆升,希望和陝西台建立長期互動同盟。
為廣告客戶製造機會。
幾次大型電視文化活動,除了客觀上給陝西電視台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力外,還給我們積累了運作廣告的成功經驗。例如在“華山論劍”時,雖然廣告運作啟動較晚,但廣告營銷人員在抓好“兩個效益”思想的指導下,行動迅速,在短時間內全力進行市場推介;其次是加強特殊類型廣告的挖掘;第三是廣告營銷策劃中很好利用了節目的懸念,將廣告與遊戲有機結合,在屏幕上進行完美體現,既起到了豐富畫麵的作用,又起到了宣傳創收的效果。第四是開發節目衍生產品,使節目進行二次售賣,產生二次收益。據最終測算,廣告時間投入與節目時段產出,不但是正比關係,而且大大超過了原來預計的收入,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最大化、最佳化。
總之,陝西電視台幾次大型電視文化活動取得了預料不到的佳績和效果,顯露出了傳媒、文化、旅遊共同聯手,市場化運作的新型模式和廣闊前景,對於媒體產業化運作亦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成功嚐試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