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平生有幸(3 / 3)

牆上的字畫早在當年的搬遷時被收走了,如今有的正掛在北京的宅子裏頭,有的還存在庫房裏不見天日。他進了東屋,一應家具仍是當年的舊貌,隻欄架格上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雖是纖塵不染,可那種啞暗的光澤卻和勤於拂拭的那種油光完全不一樣。到了最裏邊顧氏的那架螺鈿大床上,他方才輕輕坐下,深深吸了一口氣。

“祖母,您當年的囑咐,我都做到了。如今二哥已經是遼東都司都指揮同知,大哥仍回通州衛,已經升了指揮同知,小四也已經是翰林了,還有兩個更小的弟弟也是讀書的讀書,練武的練武,以後都會有出息……”

“您當初一直想抱孫子,如今光是我這邊,您就有兩個孫子三個孫女,大哥二哥四弟那兒還有不少,這麼多孫兒孫女都聽我們說過您當年的事,而且我們都不曾嬌慣著,孩子們在小書院之中上課,至少不會丟了咱們家的臉……”

“您問什麼是小書院?這是我那會兒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天下有的是教書育人的書院,可大多是針對已經有了些基礎的孩子,這啟蒙的學堂反而是良莠不齊。除了經史子集之外,我又加了不少其餘課程,掛著海外珍本的名義讓他們去學,如今感興趣的人竟是不少……”

“顧家的事情,我已經料理了。不是我不幫您照顧顧家人,隻是他們本家那幾個都已經是不可救藥了,我吩咐人留心那些小的,但凡可以造就的,到時候便設法幫幫忙,至於那幾個肯自己努力的,我也都一一幫了。至於開封的張家本家,隻要我在一日,便會讓人照拂一日,隻誰也說不準將來,我也一樣……”

“其實,還有一件事,我恐怕得瞞您一輩子了……不過,我一直很感謝老天爺賜給了我這麼一個家,讓我能有一個比很多人都高的起點,這才能有我這精彩的一輩子。我這一生,是從開封起步的,將來我會一直多多回來看看……”

呢喃著這些,張越漸漸低下了頭,合十又念誦了一會兒,隨即方才站起身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間屋子。冬日白天的最後一點陽光堅韌地透過厚厚的高麗紙,灑在那具黑漆漆的螺鈿大床上,仿佛給這已經失去主人的臥具添上了一層淡淡的金漆。

出了屋子,張越便看到了迎上前來的杜綰琥珀秋痕,還有她們帶著的一大堆孩子,便笑著走下台階去,拍了拍孩子們的腦袋,又衝她們點了點頭:“後日我們便回京。”

離著張家老宅不遠處的地方,一輛馬車緩緩放下了車簾。車廂中的人舒舒服服往後靠了靠,輕聲說道:“從今往後,他是真的用不上我了。”

車中的女子微微一愣,隨即便笑了一聲:“如此不好麼,你想著過輕省的日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張家老大人比你還年輕些,卻帶著夫人遊山玩水,你如今也能像他這般逍遙了。”

那人卻靠著軟軟的靠墊,沒有出聲,眼神中盡是寬和。

千多裏外的通州白沙莊,一群婦人正輪流往一個銅盆中丟下各式各樣的添盆禮,多的是一兩個銀錁子,少的則是兩三枚銅錢,那叮叮當當的聲音傳入那正被一個婆子抱在手中的嬰兒耳中,自是又引來了一陣哭聲。直到孩子洗三大禮結束,被請來觀禮的朱寧方才親自抱起了孩子,又在一個丫頭的帶領下來到了旁邊那間產婦坐褥的屋子,將孩子抱給了母親。

兩個已經都梳起了婦人高髻的女人對視了一眼,不由得會心一笑。不論從前如何,至少從今往後,她們都是孩子的母親了。

宣德八年,天下大熟,天子親巡開平,擊退瓦剌來犯大軍,朝局穩定,而皇太子則是正式啟蒙讀書。在祥和安寧的氣氛中,京城和順德府兩位皇弟的先後薨逝,自然而然便被大多數人忽略了過去。民間那些茶館酒肆之所,人們感慨碰上好年頭的同時,口中卻是多了一個名詞——仁宣盛世。

平生有幸,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