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3 / 3)

代表娘家來送行的大舅哥,自然素來便是首席。

方家和張家那些前來賀喜的文武官員不同,都是些小書院中的年輕人,其中有貧寒的書院子弟,也有諸多勳貴子弟,因而氣氛便顯得更輕鬆些。張輔和幾個老一輩的在時還好些,等到他們退席去了另一邊說話,新郎這位平日的師長立時被人灌了個半醉,甚至還有膽大的上來給張越敬酒。見這位年輕的尚書大人絲毫沒有平素的嚴肅正經,反而是來者不拒,對每個人都和氣地詢問攀談,眾人無不是大為興奮。

在這種情形下,新郎官方敬終於幸免於難,得以還有幾分清醒地去過自己的洞房花燭夜,而張越回家之後卻已經是醉得不省人事。他平日雖也有公務應酬往來交際,但位既高,別人就不敢太過放肆,而部閣重臣也都是有分寸的,近來少有的幾次喝醉還是和許廓在一塊一飽口舌之欲的時候遭下的,所以如今見他這副光景,別說杜綰和琥珀秋痕納罕,就連張倬和孫氏這對父母也都笑了一陣。隻有迷迷糊糊的張越自己知道,妹妹出嫁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張菁說是妹妹,其實卻比他小得太多,他幾乎一向是把小丫頭當做女兒看待的,如今妹妹出嫁,便好似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出嫁似的,讓他一下子更多了一種長輩的感覺——盡管他已經很早就是好幾個孩子的父親。

所以,一夜宿醉之後的他自然是還沒從那種頭痛欲裂的感覺中清醒過來,杜綰就對他說起了長子靜官的那點煩惱,隨即不等他開口就滿臉正經地說:“他雖說想得有些早了,但這事情不是開玩笑。就昨天送親來的賓客當中,武安侯夫人、保定侯夫人、興安伯夫人、廣寧伯夫人都是委婉提過婚事,至於文官裏頭,和你交好的許尚書夫人說自家的長孫女善女紅,郭尚書夫人說是小女兒善書畫……總而言之,再加上其他林林總總表過意思的,不下一二十家,但真正明裏提過的,應當就是這六家了。”

因為張菁的婚事張越處置得快,還沒等別人提出具體的意思來,他就把婚事給突然解決了,所以別人也隻得幹瞪眼,可靜官如今畢竟才十一,按照他的打算,不拖到十七八不打算讓其成親,可沒想到別人已經盯上了。他也知道靜官一表人才討人喜歡,又是皇帝欽賜表字,無論誰都覺得其前途遠大,可孩子才這麼大一丁點,至於嗎?他當初雖說也有過相親大會的經曆,可那會兒他畢竟是比現在的靜官大好些,就這樣還是拖了許久才定下婚事。

“要是人家真提到你麵前,就說是我說的,孩子太小看不出心性,且緩幾年再說,嫁了妹妹還好,要真是兒子也娶了媳婦,我真得覺著自己老了,天知道我才三十……”張越忍不住重重歎了一口氣,隨即又看著杜綰說,“綰妹,等這次隨扈皇上北巡開平之後,我打算請個假回開封祭拜祖母,把孩子們都帶上。”

家裏幾個孩子中,除了靜官還見過顧氏,其餘的孩子都不曾見過祖母,因而杜綰立時答應了下來。覺察到張越突然握住了自己的手,她也沒有掙脫,隻是靜靜地看著他。

“我這輩子有幾大幸事,一是拜入了嶽父的門下,不但學著了經史典籍,還有無數為人處事的道理;二是太宗皇帝和當今皇上都肯用我之策,關鍵時刻亦鼎力支持;三是有眾多一直愛護我的長輩,父母和袁伯伯還有大堂伯等自不用說,若不是祖母當日頗多扶持,我也不會有今天。我這一路上,祖母助我良多,大堂伯還給我看過當日的信……如今想想,祖母真是去得太早。看在她的麵上,我前幾年助了顧家不少莊田,但這畢竟隻是標不是本,這次回去,倒要看看那邊是否處置好了,若有如煥章這般得力的,我倒可以提攜一二。”

所謂世家大族,若是幾代沒有一個出色的,須臾便會敗落下去。顧家雖出了一個顧彬,但終究是學官,又清貧自守,顧家沒沾上多少光,又因為他的諸多手段不敢再輕易登門。若是知道改過也就罷了,若是不知道,他便隻能看看顧家後生中有無什麼出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