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宋將軍由魯返平,主持大計。最初仍擬作地方事件解決,避免事態擴大。但日軍大部隊已陸續由東北調至天津,勢極囂張,和平解決已不可能。此時,奉中央電令:“應乘機圍攻東交民巷日大使館,以消滅其發號施令台。”
幾經考慮,認為東交民巷各國使館林立,大舉進攻,勢將玉石俱焚。且東交民巷防禦工事堅固,日軍武器已較精良,戰事曠日持久,恐將陷北平於紊亂,因之決定進攻豐台。
廿五日拂曉,我派步兵一旅,附炮兵一營,向豐台進攻。
上午,戰事極為順利。至午刻,我已占領豐台大部,頑敵僅據守豐台東南端一隅,誓死抵抗。午後四時,日方忽由天津調來大部援軍,參加反攻,以致功敗垂成。
廿六日,又與日軍在廊坊車站激戰,雙方傷亡均重。
廿八日拂曉,日軍調集陸空優勢兵力,約計步兵三聯隊,炮兵一聯隊、飛機卅餘架,向南苑進攻。激戰至下午四時,我軍傷亡慘重,佟副軍長麟閣、趙師長登禹均壯烈殉職;尤堪痛心的是在南苑受訓的大學畢業學生,亦參加戰鬥,傷亡不少。
七、移防保定展開全麵作戰
是日下午宋將軍,張自忠師長及作者等,在鐵獅子胡同進德社商討南苑戰事。忽鄭大章師長(騎兵師)服裝不整倉皇來報:“佟副軍長趙師長陣亡,我官兵傷亡特重,他所屬騎兵傷亡一半,另一半退往固安,日軍大有圍攻北平之勢。”我見鄭師長態度驚惶,禮貌欠周,我說:“彩庭兄(鄭號彩庭),我們軍人無論遇到任何艱苦情況,態度要穩重,禮貌要周到。”
鄭亦欣然接受。宋將軍即同我們商量,爾後的行動方針,決定了兩個方案:
(一)留四個團防守北平,由作者負責指揮。
(二)留張自忠師長率所部在平津與日人周旋,宋將軍、馮師長同作者到永定河南岸布防。正在研究采取何一方案尚未決定時,適奉蔣委員長電令,命宋將軍移駐保定,坐鎮指揮。宋將軍遂決定將平津防務、政務交張自忠負責,而於廿八日晚九點,率同馮師長及德純等由北平西直門經三家店至長辛店,轉赴保定。到長辛店時,圍攻盧溝橋之敵炮兵,集中向長辛店車站射擊。我們到洋旗外麵登火車赴保定。從此偉大的抗日戰爭,遂全麵展開。
宋將軍至保定後,奉中央電令,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著將所部開赴津浦鐵路北段滄縣青縣一帶,阻敵南下。此時平漢鐵踐北段保定及其以北地區涿州良鄉一帶,已由孫連仲將軍所部防守。宋將軍即派作者同石敬亭將軍赴南京報告經過。
抵京後,石至監察院列席會議,有一部分委員對宋將軍失守名城,深致不滿,應予從重懲處,空氣頗為緊張。當經蔣委員長說明:宋將軍在平津支持危局,任勞任怨,得保全國家領土主權之完整,使中央有二年時間準備國防,這是宋將軍對國家的貢獻;否則,華北在二年前已非我政府所有,一場風波始煙消雲散。蔣公又令作者轉達宋將軍,應特別努力作戰,因此次戰役,並非一城一地之得失,勝負亦非暫時間所能決定,務望堅苦支撐,曆久不懈,方是製勝要訣。宋將軍感激領袖之偉大寬厚,溫瑜優渥,益激勵所部奮勇殺敵,效忠領袖,以報國家。
八、日本豈能脫卸侵略罪責
自二十四年秋迄七七事變期間,日方在華北既不能以和平手段達成特殊化之目的,乃迭以武力尋釁,迫使就範,最著者為二十五年秋豐台事件,雙方軍隊衝突對戰竟日,彼此均有傷亡,結果以誤會了事,亦未能完成其要求。至二十五年西安雙十二事變突發,日方在平之鬆井特務機關長,以幸災樂禍之心情,告作者曰:“中國由蔣委員長領導已漸成統一,我日方站在睦鄰立場,同感欣慰。惟陝西張學良、楊虎城勾結共黨劫持蔣委員長,使之失去自由,日方深為惋惜。此後中國失卻領導,勢必陷於紊亂,且共黨亦將乘機坐大,日方為*大計,實不能坐視”雲。其狡然思逞之野心,已昭然若揭。迨同月二十五日張學良陪侍蔣委員長返京,我國軍民歡聲雷動,鞭炮慶祝徹日夜不絕,已確證全國人心擁戴之誠。
日方震駭嫉忌,認為中國在蔣委員長領導之下,迅即完成國防準備,實日本侵華之最大障礙。因此,武力占領,必須提前實施。於是七七戰役遂即爆發。
來源:《傳記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