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漢手記:打響九一八抗日第一槍
“九一八”之夜到底發生了什麼?“不抵抗命令”下的抗日第一槍是如何打響的?昨日,王鐵漢將軍的大女兒、在沈陽居住的王翠鳳女士,首次拿出父親臨終前寫的關於“打響第一槍內幕”的手記,希望揭開“九一八”事變的重重謎團。
說起“九一八”父親就流淚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yao庫,後占北大營……”家住鐵西區的85歲的王翠鳳還記得父親多年前哼唱的這首歌。
“父親12歲結婚,他與母親是包辦婚姻。父親19歲還在講武堂念書時,生下了我。”王翠鳳說。
王翠鳳和母親一直在老家遼寧盤山縣後才屯居住。直到1947年才回到奉天(即今沈陽)。
王翠鳳說,父親談起“九一八”就流淚。記得1947年父親回家時對鄉親們說:“日本進攻北大營時我們兵力將近8000人,敵方僅有600人。可我們竟然要放棄!正是這一放棄,日本人進了中國,14年間殺了我們那麼多同胞!”說著說著突然哭了起來,連說“慘不慘?慘不慘!”
1948年王翠鳳與父親失去了聯係,直到1985年一封信由台灣轉到香港寄來,那是王鐵漢給王翠鳳的親筆信。此後他們經常通信,王鐵漢臨終前還將自己關於“九一八”的回憶文章寄給她。
旅長來電:“不抵抗,等候交涉”
昨日在王翠鳳的家中,記者看到了王鐵漢關於“九一八”打響抗日第一槍的珍貴手記:
事變當時,我任陸軍獨立旅第7旅第620團團長。第7旅有3個團,旅長為王以哲。隻有本團第一營駐皇姑屯,第621團3個直屬連駐東山嘴子(沈陽城東)營房,其餘全部駐在北大營。
9月18日晚10時15分,忽聞南滿鐵路發生爆炸,事後查明日軍自己炸壞南滿鐵路一段,謊稱中國軍隊所為。我正在團部,以為是地雷爆炸,這是多少天以來,司空見慣的事。但是5分鍾後,北大營西牆外有手榴彈及斷續的步槍聲,接下就是炮聲。這時候才覺得事態並不尋常。當即要通旅部電話,知道旅長在城內。又要621團電話,已無人接聽。張士賢團長也不在營。
晚11時剛過,才得知619、621兩團已分別向東山嘴子撤退。我在未奉到命令之前,不能自由行動。晚12時,旅長由城內來電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此後便失去聯絡。
敵人發起第二次進攻時我下令還擊
我想,等候命令不等於挨打。敵人向本團營房進攻時,我決心還擊。
19日淩晨1時40分,日軍步兵200多人,後麵還有跟進的部隊,開始向我團接近。日本炮兵開始射擊我團營房。這時,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軍事廳長榮臻來電話詢問情況,並嚴令不準抵抗。我答“敵人侵我國土,攻我兵營,斯可忍,則國格、人格,全無法維持。而且現在官兵憤慨,都願與北大營共存亡。敵人正在炮擊本團營房,官兵不能持槍待斃。”榮臻當即指示,“將彈藥入庫”。我答,“在敵人炮攻下,實在無法遵命,我也不忍這樣執行命令”。榮臻又問:“你為什麼不撤出?”我答,“隻奉到不抵抗,等候交涉的指示,並無撤出的命令”。榮臻說,“那麼你就撤出營房,否則,你要負一切責任。”電話隨即中斷。
正在準備撤退的時候,敵人步兵400多人,開始向我團發起第二次進攻。我下令還擊。擊斃敵人40多人。淩晨5時,就在敵人攻擊頓挫之際,忍痛撤出北大營。撤出北大營後,我團進入錦州。
“九一八”事變中,中國東北軍在“不抵抗命令”下這樣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製造柳條湖事件
1931年春,關東軍製定了“處理滿蒙問題方案”,原則上規定了“在滿洲采取軍事行動時關東軍必須集中於一地”,而沈陽是東北四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東北軍主力的駐地。因此,日本決定選定沈陽為采取“軍事行動”的爆發地,並認為“應使關東軍主力迅速集中於奉天,以便先發製人,將敵之最精銳的奉天附近的軍隊,加以擊破”,“即能控製東北四省之中樞”。關東軍內主張武力侵占東北的激進人物板垣征四郎、石原瑩爾和花穀正等人精心製定了具體行動計劃。日本武藏大學教授島田俊彥在他編著的《滿洲事變》一書中對此有詳細記述:
六月底(1931年),在策劃參謀旅行時,石原和板垣對關東軍的部分人員說,九月下旬,要在柳條溝(湖)開始戰鬥行動,要求他們協助這一計劃。花穀和今田新太郎大尉(張學良顧問柴山的助理官)首先參與商談。不久,又要求奉天憲兵隊長三穀清中佐予以合作。奉天獨立守備隊第一中隊長小野正雄大尉來到駐奉天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長川島正大尉(虎石台)處,摸川島的底細,問他:‘關東軍如果動手的話你打算跟著於嗎?’川島也是河本大作在第十連隊(小倉)時的部下。川島和小野一到花穀那裏,花穀就說:‘不想於的人幹脆回中央’,接著對北大營占領計劃作了說明。最後在特務機關二樓召開會議,今田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經兩、三次聚會後”終於炮製了在柳條湖炸毀鐵路的計劃。
板垣與石原等人製定的柳條湖事件具體計劃,包括三方麵內容:一是爆破地點選擇在距沈陽2.5公裏處的柳條湖,這裏比較偏僻,便於行事,更重要的是距北大營隻有幾百米遠,便於攻擊;二是時間安排在9月28日,那時莊稼已經割倒,大地裸露,便於作戰;三是以鐵路爆炸聲為暗號,開始炮轟北大營,發起全麵攻擊,一夜之間占領沈陽全城。
為實施這一計劃,他們慎重地物色人選。“因為在超越必要的人物中泄露秘密很危險,所以在人選上是頗費一番苦心的。爆破工作如果交給一般非軍事人員去做,無論如何容易暴露,因此隻有使用軍人才是上策。”板垣和石原將爆破任務交給了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穀少佐和今田新太郎大尉,讓他倆負責組成爆炸鐵路的秘密班子。不久,奉天憲兵隊長三穀清也參與其事。今田把工兵出身、熟悉爆破技術的河本末守中尉,從虎石*立守備隊第2大隊第3中隊調到柳條湖分遣隊,並當麵向他下達了密令。花穀正考慮“既然在爆破後,必須立刻集合部隊開始行動,那麼,無論如何需要向駐奉天部隊的骨幹分子,透露秘密。……然後向誌同道合的人,講明計劃,鞏固團結。”他這裏所指的“誌同道合”的人即川島正大尉(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第3中隊長)、小野正雄大尉(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1中隊長)、川上精一大尉(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第2中隊長)、兒島少佐(駐奉天第29聯隊附)、名倉少佐(駐奉天第29聯隊大隊長)、三穀少佐(奉天憲兵隊)等、使他們知道並支持計劃,以便屆時向北大營和沈陽城進攻。
9月14日,撫順獨立守備隊中隊長川上精一召開了一個非常時期的緊急碰頭會,參加的有撫順警察署長、車站站長及在鄉軍人分會長,川上在會上透露說:“撫順中隊在萬一的情況下,擔負著奇襲奉天機場的任務。”這一情報傳到了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耳裏。翌日,林久治郎便給外相幣原喜重郎發一密電:“關東軍集結軍隊,攜出物資彈藥,最近有采取軍事行動之勢,”9月初,日本國內就有關東軍少壯軍官要在東北動武的傳聞,曾引起內閣乃至天皇的注意。盡管陸軍省、參謀本部和貴族院等在“滿蒙問題”上熱衷於強硬主張,但內閣的多數成員還是支持幣原外交的。接到奉天總領事的電報後,幣原在內閣會議上向陸相提出質詢。南次郎等考慮到“除安達內相以外的大部分閣員都還缺乏認識的今天,還得要忍耐”,“於是乃派參謀本部第二部長建川美次少將前往東北,並給本莊帶去一封信,信中說:“希望暫時不行使武力。”建川美次是板垣等人的積極支持者,他讚成盡早發動“事變”。因此,他在從東京出發之前,曾示意橋本欣五郎拍密電給關東軍板垣等人,要其提前行動。……九月十五日,板垣接連收到9月14日晚橋本拍來的三份電報。夜幕降臨後,在奉天特務機關進行了最後磋商(出席的人有石原、板垣、三穀、今田、川島、小野、花穀、兒島和名倉梁少佐)。花穀宣讀了橋本的來電,內稱:‘敗露,建川去前動手。’結果議論紛紛,有的主張就此罷手太遺憾,還是采取斷然行動(今田);有的主張既然參謀本部反對,動了手也沒有用,還是作罷,另找時機(花穀)。雙方爭執不下。”到十六日早晨,住在沈陽館的石原給三穀打電話,三穀急忙趕去,石原重又對他說:如果守備隊想幹就幹吧!立即把今田叫來,讓川島中隊長負責執行任務。板垣隻說了一句‘是嗎?還是要幹吧,’於是終於決定動手。十六日淩晨二時,特務機關的會議結束後,花穀說過:‘等看到建川後再決定吧。’今田當時反對這一意見,堅持說:‘務必要在看到建川以前,銳氣未減之際動手。’令田這次被石原叫來,聽說要動手,高興得跳了起來,趕忙把川島叫來,要求他在十六日以前動手,越快越好。但因來不及準備,最後決定十八日動手。”
爆破鐵路
9月18日,板垣在完成了有關柳條湖爆炸計劃的一切準備工作,並又進行了一遍檢查後,才去迎接從東京趕來的建川美次。他安排花穀和建川一起在“菊文飯館”飲酒交談,便匆匆地趕回特務機關,等待著他謀劃的那個時刻的到來。具體執行者今田,已經準備好了42個黃色方形zha藥包,並告訴他中隊裏的中尉軍官河本、野田耕夫和田村正,說“今晚動手”。川島中隊立刻檢查裝備,擺好了全副武裝演習的架勢,其他部隊亦整裝待發。入夜,“川島率領一百零五名部下向文宮屯以南地區出動,在距柳條溝爆炸地點三裏的地方進行前哨指揮。其他部隊也分散在文官屯前麵一帶。具體進行爆炸活動;河本,他屬於柳條溝分遣隊。河本帶領鬆岡軍曹等七八名部下去現場,把今田準備的黃色方形zha藥包放在西側鐵軌接口處的兩側,並將它點燃起來。這時正值晚上10時20分左右,即距預定於晚10時40分到達奉天的快車即將通過之前沒有多少時間。”對這天晚上的情形,花穀正在1956年發表的回憶錄中有更為詳盡地描述:
九月十八日夜裏,一彎明月落進高粱地裏,天色頓時昏暗下來。疏星點點,長空欲墜。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視鐵路為名,率領部下數名,向柳條溝方向走去。一邊從側麵觀察北大營兵營,一邊選了個距北大營約八百米的地點。在那裏,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zha藥裝置在鐵軌旁,並親自點火。時間是十點鍾剛過。轟然一聲爆炸,炸斷的鐵軌和枕木向四處飛散。
不管怎麼說,也沒炸張作霖時那麼大的規模。這一次,不僅沒有必要把火車炸翻,而且還必須使在滿鐵線路上馳騁著的列車免受損害。因此事先讓工兵作了計算,直線單麵鐵軌即使炸斷一小段,遇上正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也隻要它暫時地傾斜一下,還能夠通過。根據計算所得的這個安全係數,規定了所需的zha藥數量。
製造輿論
在炸毀鐵路的同時,河本一麵用隨身攜帶的電話機向大隊本部和奉天特務機關報告,一麵向北大營開槍射擊,並傳令一等兵令野去向川島報告:“北大營的中國兵炸毀鐵路,正在戰鬥。”這時呆在爆破地點以北文宮屯的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進攻北大營,在現場附近直接監督實施爆破任務的今田,此時也揮舞軍刀,殺向北大營。其他各部隊也都按計劃進入各自地點,擔負起警戒、聯絡和進攻任務。事件發生後約1小時,即9月18日夜11時18分,關東軍參謀、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宮花穀正,以特務機關長土肥原(當時不在沈陽)的名義,給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和陸軍大臣南次郎發出了第一封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