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後記二(2 / 2)

是啊,我們總是忍不住回眸青春,又豈止是因為那曾刻骨銘心的愛情呢?

夏炎說他對我說的話裏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第一次跟我聊起青春時我說“35歲以前都叫青春”,第二次卻又改口說“45歲以前”了……他說這對正處於青春的年紀的他是一種對於今後的鼓舞;而在我們後來的探討中,也早已達成了“青春其實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共識……但願,我們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裏時刻保持那份誕生於青春的勇敢。

坦白說,我還沒好好兒看夏炎的這篇小說,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特別不愛在電腦上看能夠被稱之為“書”的東西,而他的書現在卻還隻有電子版的!看書是享受,而我則特別喜歡聞著紙墨的香味兒抱著本實實在在的書躺在沙發上好好兒地享用那些白紙黑字的美味佳肴——所以,我也隻好請夏炎原諒我這個“追求完美的人”不願意把我的享受“打折”;另外,因為他介紹說這是個關於一幫喜歡打架的高中生們的青春,而我又向來是不主張“暴力”的……當然,我也不能一點兒責任都不負地胡寫亂寫,雖然隻是大致瀏覽,但看得出他的思路清晰、文筆流暢,而那些字裏行間洋溢的“京片兒”更是讓我覺得有一種撲麵而來的親切感——按照我們隨後在電話裏的話說:如果他是“80後京味兒作家”,我則是“70後京味兒作家”。我們都一致覺得這個“兒”字絕對不能被出版社在校稿時刪了,因為,否則,那股純正地道的“味兒”就沒了!

雖然認識夏炎才兩年,不過,這兩年他可真沒虛度——除了出了張唱片,還寫了這本兒書。在我看來,這兩樣兒事兒可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所以,他的效率和踏實勁兒都值得我這個動不動就開始發呆走神兒以至於幹什麼事兒都慢騰騰的人學習,因為,畢竟,如果說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我們的藝術生命就更加值得珍惜。

還得老老實實交代的一件事兒就是我還從來沒給人寫過後記,書也才出了一本兒,實在是個既懶也沒什麼資格攬這種事兒的人。這回為夏炎破例,除了因為他為人靠譜,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是在自己的生命裏找到了音樂和文學這兩扇窗戶的人。我知道這兩扇窗戶外麵都有著動人的風景,並且猜想夏炎也和我一樣,願意和大家分享那些風景……我不知道他這本兒書裏那個後來愛上了搖滾樂,決定放下菜刀拿起吉他的主人公身上有沒有從前的他自己的影子,不過,這樣的選擇是我願意看到的,就像柴可夫斯基說的“音樂是上帝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當然,好的文字也是音樂。而我也從不懷疑一個熱愛音樂和文字的人一定是向往美好的。

最後,我想和夏炎以及有緣的你們互勉的是:不管我們從前的生活或者這現實的世界裏有多少遺憾,但願我們心底裏那束理想的火焰永不熄滅。

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