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武昌
這個問題問得好,長久以來,革命黨人一貫的戰略方針是“邊境包圍腹地”。暴動一直局限在廣東、廣西沿海地區。沿海革命根據地建設得較好,方便接受華僑捐款、私運軍火,當然萬一不幸失敗,也容易脫身。
雖然總結了無數條經驗教訓,卻從來沒有人對這個總方針說“不”,天經地義的革命道路會有錯嗎?可是卻有一個人敢於對“邊境包圍腹地”總方針說“不”。
他就是最傳奇的孫武。
為什麼說不?
因為每次起義都從沿海開始,失敗都從沿海結束。革命離不開創新,換一個思維,如果不在沿海發動,換成以“腹地包圍沿海”,會成功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
那就說說能成功的理由。
武漢為南北樞紐,自張之洞建工廠、製軍械,二十餘年來,器精械足,加以湘贛毗鄰,互為輔助;湖北新軍編練僅次於北洋新軍,鄂軍倡義,他省軍隊將聞風披靡,可有利維護地方和租界治安,便於外交。當然,武漢還有最傳奇的孫武、最慷慨的劉公。
如果不成功呢?
還沒嚐試,先不要急著說不成功。
不過孫武的建議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說他是理想主義者,有的說他是癡人說夢。
一切都因為這裏是武漢,這裏有三駕馬車。
有強大後台的瑞大人罩著,有能幹的張統製和務實的洪哥撐著;有先進的軍械裝備,有全國最大的軍火後勤供應,一切都表明武漢和革命絕緣。
用一句過去常用的俗語:武漢的反動堡壘異常堅固,反動階級的勢力過於強大。有奸詐貪鄙的瑞澂、窮凶極惡的張彪,極端反對革命的黎元洪,階級本質決定他們必然要極其頑固地死守反撲。
可孫武仍然堅持己見,自信“腹地包圍沿海”就是革命的“隆中對”。每接待一個革命黨人,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說起:
沒有槍、沒有炮,楚望台軍械庫給我們造。
沒有吃、沒有穿,錢局造幣廠給我們送。
沒有人、沒關係,新軍隊伍裏比比皆是。
孫武一直在等待,一直在準備,他總覺得自己的傳奇還沒完。
一切皆有可能,來的始終要來。一幕傳奇大劇即將上演。
機會終於讓孫武等來了。
成都血案發生後,四川風聲鶴唳,一日數變。清廷急調端方派兵彈壓,端方找瑞澂借兵,瑞澂將三十一標、三十二標抽調,還特意強調這是湖北新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兩標軍隊。瑞澂又特意選了兩營新兵護送端方入川。這兩營多是思想激進的新兵,領兵的更是桀驁不馴。已經欠餉兩個月了,瑞澂特意放話:“端大人從北京帶來許多餉銀。”
送走端方,瑞澂和夫人說:“端午橋雙眼倒掛,照相書上說,必遭橫死。”
不用看相貌,也不用看相書,隻要看看瑞大人就明白了。瑞澂,是你親手將端方送上了不歸路。
入川的新軍中有大量革命黨人,武漢三鎮的革命力量頓時大為削弱,但同時武漢的防備力量也大為空虛。
孫武意識到千載難逢的機會到了,必須立即發動起義。文學社和共進會合並,推舉蔣翊武為起義臨時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有感於劉公舍家捐財,貢獻突出,內定為大都督。
正當起義緊鑼密鼓布置之際,發生了一個意外,很大的意外。
南湖炮兵營正在舉行一場宴會,依依惜別的聚餐。班長孟華臣(革命黨)送別即將退伍的戰友。
大家借著酒勁,將多年來的憤懣、委屈,甚至長官的種種過失都發泄出來,拍桌子罵娘在所難免,動靜很大。
隊官嗬斥,明顯無效,別人酒勁正大呢,你越嗬斥他越來勁,對著幹。
孟華臣大聲說:“依依惜別的深情,為了分別的聚會,犯了哪條軍紀軍規?”
隊官拿了根鞭子說,要造反嗎?關鍵時刻怎能說這句話?
好,早盼晚盼,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幾個醉醺醺的士兵馬上搶了炮(小型炮),準備開炮,沒響,撞針早被沒收了。
鬧事的士兵拿起槍就跑,後麵馬隊追過來。士兵們動情地說:親愛的戰友,都是自己兄弟,快要退伍了,何苦呢?此語一出,馬隊立刻調轉馬頭。
孟華臣跑到孫武那兒,請求下一步指示。
怎麼辦,動手還是不動手?
動手吧,準備倉促,勝算不大;不動手吧,敵人殺過來了。
孫武等仔細分析了形勢,現在風聲鶴唳,瑞澂也不敢輕舉妄動,敵不動,我不動。果然,瑞澂大為恐慌,炮兵鬧事不得了,一發炮彈,一家老小全玩兒完。最後以開除幾個士兵了事。
幾天後,7月30日,武漢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刊登出一個重要告示:
自本年閏六月開始,武漢刀店必須有營業執照,並由同行具保,刀店所產之刀應刻明牌號,購五把刀以上,應登記姓名住址,以防革命黨購置刀械。
聰明的你,應該知道,它有個專有名詞:菜刀實名製。
冷兵器時代,菜刀有多種功能,切菜,切肉;還能搶劫、殺人、暴動、革命。
兩把菜刀鬧革命,一把當然也能,雖然不如兩把順手。
不過瑞大人顯然是小題大做了。都什麼年代了,洋槍洋炮滿天飛,隨便花個幾十兩銀子,都能在袍哥、舵把子那兒買到各式熱兵器,手雷、手榴彈、炸彈一應俱全。
非常時刻,從維護社會治安、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出發,禁止凶器被不法之徒利用,確有必要。但這隻能嚇嚇街頭潑皮無賴之徒,用這個對付膽大的革命黨,顯然不起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