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論道三清(2 / 3)

四是巫族體修路線,巫族,乃盤古精血所化,天生戾氣難消,沒有元神,不明天機,隻是一味恃強淩弱、好勇鬥狠,天生體格健壯,全身不用修煉就金剛不壞,武修和體修就是借鑒而來。但由於天下能有如此血脈的,差不多隻有妖獸能勉強比得上,人族血脈羸弱,至於花草樹木就更沒有,況且巫族隕落之後,被歸為下層之法,漸不可問,隻有前世苗疆之地還殘留有呼喚巫族鬼神的秘法。其他的雖說另辟蹊徑,但是都沒有這幾種能得大道,能有**力。

按前世所看小說,三清走的是吸納清氣,去除汙濁,達到身輕體健,修成仙肌玉骨,求的是得證逍遙,無拘無束;佛教走的是輪回百世,體悟萬物,求的是心神寂滅,萬物皆空,凝練舍利子,不是旗動,不是風動,是心動,求的是解脫。

道教求解放,找的對象是外部,破除一切,為證逍遙;佛教是直指本心,看透一切,放下**,何必打破外部,自己無所求無所欲。可以說各有優劣,道家心性脫飄逸,佛家心性沉穩,至於法術,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有高低優劣,隻有掌握的好不好。

思來想去,準提決定佛道雙修,求道家無拘無束、輕靈飄逸,求佛門慈悲普度,不分等級。大道唯堅,自己資質難比三清,唯有掌握各家修道精華,相互碰撞融合,激思潮,創出自身之道,方得證道大覺,大徹大悟!為證混元,脫天道,哪家法門不是法,何必閉門造車,難有作為!胸懷不能納百川,緊守門戶之見,執念難斬,不得大道!

當下準提辨了一下方向,往不周山飛去。在紫霞宮聽道祖講道以來,準提自己也整理出了一套規律,也可以說是一套飛行神通。

衍行天地!

這個神通自然有它的玄妙之處,不是放棄道痕直接趕路的到達,而是真正地從道痕中,一步一步地走到不周山!

微微平靜了下思緒,準提法力一動,整個人慢慢地帶上了一種特殊的氣息,讓他看起來很平凡,但是誰都會第一眼就看到他。

在衍行天地神通特殊的意境中,準提穿行在道痕海洋裏,終於恢複了最開始的閑適和輕鬆,閑庭若步,道衍自然。

無窮無盡的天地奧秘和幸秘從道痕中映入心田,準提的臉上不自覺地帶上了一抹微笑,雖不及聖人拈花一笑,也有本性靈光閃現,別有玄妙。

就連已經達到大羅金仙巔峰的修為,也在緩慢地增加著,或許一萬年都增加不了一絲的修為,但是確實在增加。

這一絲雖然不多,但是想到準提的底蘊,也不會少。

準提現在並沒有關注修為的增長,他已經陷入了深定中,整個人無思無想,沒有時空,也沒有念頭。

直到來到眼前這座巨大山峰的山腳下,準提才恍惚著回了神,回頭一看,哪裏還有道痕,他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不周山。

此時的洪荒大地還未經過那後世的巫妖大戰和那封神之戰,洪荒大陸也因此充滿靈氣,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的自然美麗風光。隻是此時的洪荒中還沒有出現人族,與人族出現並大興之時相比卻也有些寂寥!

準提駕雲來到了東昆侖山腳,遠遠望之,巍峨高山,綿延千萬裏,有擎天巨木矗立山林間,有瀑布懸掛絕壁之上,有幽穀霞光聚攏,綻放無量彩光,山澗有蛟龍騰空,岩石有靈芝紮根,有猿啼虎嘯,亦有鶴唳鳳鳴。

準提撫掌讚道:“好一處仙家福地,不愧為洪荒有數的洞天仙府!”一路駕雲而上,直到半山腰時,突然聽到有人在那裏論道。準提一想,肯定是三清無疑了,他們未分家以前就是住在不周山上的。準提心裏一動,隨即身體在空中化為一道流星直接飛到人講道的地方去了。

落定之後的準提一看果不其然,中間坐一紫袍白眉皓老者,左邊坐一金色鑲邊白袍中年,威嚴無比,右邊坐一青袍道人,三十上下,劍眉如鬢。正是三清。

準提趕緊見禮道:“三位道兄,準提有禮了!”

老子首先說道:“原來是準提道友啊,我們三兄弟今天在此談體悟,道友也和我們一起來吧!”

“善!”準提又是行了一禮後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笑道:“久聞三位道友乃是盤古所化,道行高深,貧道前來想和三位道兄討教一二。”

三清見準提恭維,也自生出好感,連聲謙遜道:“不敢當得道友之譽!”

老子道:“道在本心,亦在天地間。萬物皆道,道亦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為自然,然自然卻不為道。西方乃是福地,以花開見我,我見其人,還請道友講講西方妙法,也讓我等兄弟長長見識。”

準提心想,還好我有備而來,準提就把以後的佛門妙法一一道來。

準提雙手合十說道:“時間之所有,三界未現者,諸福之根本,由發菩提心。智慧勝功德,解脫忍寂滅,諸法甚廣大,在於菩提心。

生滅心者。曰煩惱心者。曰菩提心者。諸修多羅其類此者。殆不可勝數。是所謂義多而心一者也。義有覺義有不覺義。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別其正心也。方壇經之所謂心者。亦義之覺義。心之實心也。昔者聖人之將隱也。乃命乎龜氏。教外以傳法之要意。其人滯跡而忘返。固欲後世者提本而正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