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瘡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麵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得到一段時間以後,如虐狀,就是忽冷忽熱的現象,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發熱,又會怕冷,熱比較多,寒比較少,就是這人的抵抗力比較強,其人不嘔,團便欲自可,病人不嘔,且大小便很正常,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言及病在剛開始的時候,所得的是太陽病,如果病進入少陽的時候,病人馬上會產生嘔,病進入陽明的時候,病人會便秘或燥渴,所以如果有嘔,病就是進入少陽了,如果口渴,大便有問題了,就是進入陽明了。所以其人不嘔,圖便欲自可,就是這個病不在少陽,也不在陽明,病還在太陽。一日二三度發,有的時候一天兩三次發,突然發熱,突然發冷,如果脈微緩者,「脈」慢慢緩下來了,本來脈是浮弱俱緊,現在一息四至,為欲愈也,表示這人快好了。望診上可看眼睛的眼白,某一段開始黃,就是身體要恢複了,黃是脾胃的顏色,胃氣回來了,隻有一點點黃,就不用吃藥,讓他慢慢恢複;如果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脈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體的內髒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身體裏麵一陣陣冷出來,這是陰和陽都處,身體虛掉了,這個時候,千萬不可以發汗,或攻下,或用吐的。
麵色反有熟色者,就是臉色發紅發赤,這病還沒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痿,「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條說如果要用汗法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病人有足夠的津液,體力很夠,才能去發汗,病人脈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沒了,本身身體很虛,再去發汗,他會更虛弱,麵色反有熱色者,還有熱就是感冒還沒完全去掉,代表還需要服藥,為什麼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經離開汗腺,但是還沒離開皮膚表麵,停在皮膚下方,風吹一吹,皮膚毛孔封到了,就開始瘦了,所以洗完換或平常沒事,風吹皮膚會癢的,其實在癢的時候,發微汗就可以了。張仲景設計「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湯發汗的時候,不會把正常的津液發掉,隻把皮膚下麵的多餘的水排掉,所以會用到掛枝麻黃各半湯的,一定有發癢的現象,就是表汗沒有發透,光用桂枝湯,力量達不到皮表,這時就把麻黃拿出來了,所以是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時候我們也用發汗的方式來利尿,就好像用吸管吸水,一旦把上端放開,下端的水就流出來;發汗的時候都是用熱藥;更熱的藥例如說硫磺,清水腫的力量更強。
麻黃又名「青龍」,麻黃在藥房中,拿出來是節一節細細的,像牙一樣,青色的,麻黃有節枝的,麻黃的節可以止汗,節要拿掉,麻黃的枝可以發汗,所以用於發汗的時候,要去節,像當歸一樣,當歸的身補血,但是當歸的須是破血的,所以懷孕的人吃當歸身是補血的,吃當歸須是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