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玨的生母高太後,自八代後主去後便入了法華寺,帶發修行。
高氏乃名門之後,賢良淑德。少女時便嫁與七代後主的長子端王,也因此,端王成了眾兄弟裏最早成婚的。婚後伉儷情深,恩愛羨煞旁人。第二年便為宗室添丁,端王賜名“玨”,也因此,後玨也成了後氏第九代子孫裏的老大。
可之後的多年時間裏,夫妻二人雖恩愛如常,卻再無一兒半女。這在重視血脈傳承的晟國皇族,足以被視作恥辱。
當時還是王妃的高氏曾因為此事,暗暗傷心難過。不過這個女人卻是極其幸運,她嫁給了一個真正疼她愛她重她的好男人。麵對宗親提出的再娶側室的勸言,端王一律拒絕,並向天下昭告,他此一生,隻有高氏。作為男人,他保護了妻子;作為父親,他教育了兒子;作為端王,他得到了信徒。
端王雖為長子,卻非嫡出。嫡子排行老五,且是七代後主唯一的嫡子,自出生起,便被立為太子。
太子漸漸長大,隻身擔負殷殷期盼。太子爭氣,不負重望,長得德才兼備,生出一副仁義心腸,曾下到地方為官,深受百姓愛戴。隻是晚婚,這也成了他們一眾兄弟的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們這一輩人,情路都不甚平坦。
可這樣的太子,最終卻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
如果沒有當年那場宮變,太子會成為八代後主,而端王也隻會是個王爺。一切止步於此,那麼後玨或許會和慕容,有不一樣的故事。
大晟自立國以來,提倡的就是兼容並包。隻要在本國律法允許的前提下,合理發展,任何思想與文化,都可以存在。
佛學從海外而來,於晟國本土並不興盛,隻是尊重地方,因地製宜。後氏皇族,信仰佛法的人數不多,高太後是其中最為尊貴的一位。
法華寺位於盛京城外,後玨與慕容二人策馬,出了城再有一個時辰便能到雲龍山腳。
時值早春,城內氣候回暖,但這雲龍山上,還在冬季。路兩邊衰草枯黃,了無生氣,山間霧氣繚繞,有礙視物。
二人下馬,牽馬摸索著前行。
慕容一邊扒著兩邊的雜草,一邊跟後玨說話:“這山路著實難行,多年不曾來了,幸虧有你一同,不然得繞不少彎子。”他手牽著馬,此時正是上坡,泥土濕潤綿軟,馬蹄子一踩一個坑,又讓行路增添了幾分困難。
後玨也知這樣趕路費時又費力,便指著前麵的一片小樹叢:“再走幾步,拴好馬,咱倆走上去。”
此言正合慕容心裏所想,手裏沒累贅,什麼路他都不在話下。趕忙屁顛屁顛地拴好馬,雙手解放,自由自在。又想著捉弄下後玨,故作擔憂的樣子,還誇張地張開了胳膊:“不會跳出來一隻大老虎,把它倆一口兩口吃掉吧?”
後玨知道這是慕容小孩子心性上來,也不計較。難得赤子心,慕容這樣的人,太難得。
後玨笑了笑,沒討論老虎的事,隻是說:“趕路要緊,錯過了時辰,寺院是不接見訪客的。”
慕容一想也是,雖然寺院位置偏僻,但是這個規矩,該有的一點沒少。
兩人來到法華寺山門前時,剛好聽到寺裏傳來的鍾聲,這是在報時。偏頭一看頭頂,太陽當中,辰時了。
首先出來的是兩個小沙彌尼,腦袋光光的圓圓的,眼睛還可水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