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5(1 / 2)

“一點兒不錯,我有的方麵確實超過李清照。”

我用調佤口氣,對驚訝不已的朋友說,“比如說對馬列主義的了解和蒲鬆齡研究。”

文人動不動說“超越”,有人喜歡將自己跟先賢類比並揚言“超過”,其實隻是自我膨脹。經千百年選擇的名作是天上閃亮的星辰,怎可能是劣作者的墊腳石?何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而文學史一兩行記載都不是可以輕易得到的。離李清照隱居的順河樓百步之遙的範公亭,有兩棵更加古老的樹:唐楸和宋槐。唐宗宋祖已成塵埋曆史,兩棵樹卻依然鬱鬱蔥蔥,即使樹幹中空,樹葉照樣綠油油,這兒風水太好了!

範公亭周圍更是五彩斑斕:白的是嬉水的鵝,紅的是山楂和秋葉,黃的是柿子和芭蕉,滿坡皆綠的核桃、白樺和楊柳是它們的底色。在這地方待久了,總覺得自己就是大自然生機勃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範公亭是範仲淹所建,亭後“三賢祠”祭範仲淹、歐陽修、富弼,是明代人所建。曆史上青州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名人薈萃之處。僅北宋就有官至宰相、副宰相的寇準、富弼、範仲淹、歐陽修等19人在青州做父母官。十幾年前我給中央電視台寫專題片《蒲鬆齡和〈聊齋誌異》,為拍蒲鬆齡晚年經曆曾該進名名有琳第四輯履痕處處去青州,錄像師在“後樂亭”(取“先天下之優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意)照了許多鏡頭,而且說“後樂亭”最為含義雋永,說得真對!

範仲淹《嶽陽樓記》當然不是在青州寫的,也不是為青州寫的,但是,為他建“後樂亭”的,卻偏偏是青州人!這難道不說明“後樂”境界是純樸的青州人的情懷?青州原有四個城門,東門曰“海晏”,西門曰“岱宗”,南門曰“阜財”,北門曰“瞻辰”。

城周圍築有高12米、周長近7公裏的城牆,從高處俯嫩青州,城牆勾畫出一頭雄健杧牛模樣,青州又名“臥牛城”,並因此有一民俗:賣豆腐者在城外敲梆子,進城後絕不再敲,據說怕驚醒了熟睡的杧牛。青州城南,雲門山、駝山、劈山三山聯翠,障城如畫。雲門山有洞貫穿南北,近看如門,遠看似鏡,洞中雲霧氤氳,故得名“雲門”。

洞西側的“壽”字堪稱世界之最。高7.5米,寬3.7米,僅“寸”字就高2.23米,“人無寸高”成為青州特有典故。1982年穆鐵柱被好事者邀到山頂比過:亞洲第一中鋒比“寸”字矮零點二厘米!

中國最有名的大字是“南佛北壽”,南佛為書聖王義之所寫,北壽乃衡王府內掌司周全所寫。為揚“壽”字之神異,青州人創造個“雪蓑獻壽戲衡王”故事,說雲門山的大“壽”是仙人所書。雲門山山陰有佛教造像5窟、佛像272尊,具隋唐時雕塑風格,精美異常。山陰有“萬春洞”俗名“陳摶洞”,洞內陳摶枕卷側臥,據說這位宋太宗賜名“希夷先生”的道家老祖五百年翻一次身。青州諺曰:“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

雲門山佛、道造像已舉世無雙,青州人卻把輪山佛像叫“超第四輯履痕處處諉漼屢劣有郴奈國寶”。

雲崗石窟的佛像是國寶,青州倒有超國寶?青州人說正是!

青州有跟雲崗石窟價值相似的佛像,但因地質構造是水成岩,壽命更長。駝山存有佛教造像638尊,最高者7米,最短者僅10厘米。造型優美,刻工精細,圓潤豐滿,栩栩如生。它們是研究古代雕塑繪畫藝術、佛教發展史的重要實物。駝山石窟從北齊時開鑿,到唐代中期完成,保存最多的是隋代造像。1996年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的發現引起強烈轟動。這是建國以來發現的三起最大的佛教像群之一,以貼金彩繪北齊佛頭像為代表,有菩薩,有羅漢,有飛天、蓮花、龍體,精雕細刻,美妙絕倫。龍興寺興盛於北魏,占地46畝,僧眾逾千。它怎樣遭到覆滅?400件佛像為何被埋進土中?已是千古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青州一直是黃淮最大的佛教基地。龍興寺窖藏出土轟動世界,誰知什麼時候青州再讓考古界驚詫不已?青州地下真是有挖不盡的寶物!

早在1965年郭沫若就鑒定:青州出土的蘇埠墓墓主是3500年前的青州侯。整個墓東西長10米,墓道深25米,無一磚一瓦,都是夯土。有48個奴隸殉葬,棺材下有一人跪著,以首頂棺,這是最隆重的葬法:頂棺葬。棺旁還有一個女奴抱子殉葬。墓內有馬車、馬夫,故此墓又叫“車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