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還記載,趙明誠隻有兩個親侄子,“趙君無嗣”是因趙家香火不旺,趙明誠患不育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很早就替他背上不生麟兒十字架的,卻是李清照。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因為不可思議的林林總總,被打人幾近棄婦的悲慘境地,陷入了感情的寒冰地獄。攝攤春史笮柳條雲中誰寄錦書來?《淮南子》有語:“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
新婚不到三年就被遣回娘家的李清照,文思如清泉,汩汩而出,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人們通常將《一剪梅》看作寫思念之情,其實不盡然。如果丈夫跟妻子身居兩地、情發一心,妻思夫就是甜蜜的思念。如果妻子苦苦思念丈夫時,丈夫卻跟別人卿卿我我,這思念就是苦澀的單相思,其深層內蘊是哀愁和埋怨。這哀怨像磨盤壓在心頭,像驅不走的夢魘,無計消除又不可以直接說出,隻能訴諸於一字三回腸的“思念”筆墨。一言以蔽之:優美動人繪相思的《一剪梅》恰好曲折地反映了思念的對象做了她所非常不喜歡、根據禮教要求又不能說出來的事:趙明誠納妾了!
相府已婚青年公子當然沒有守空房之理,趙明誠已得到皇帝授予宰輔大臣子弟的職務:擔任鴻臚少卿〈即主管朝祭禮儀者的副手,沒有繁雜的公務卻有不低的地位。在趙挺之宰相伉倆的洚效省豸有秭喪親切關懷下,趙明誠外出歸家,自有“小星”噓寒問暖;深夜讀書,自有“紅拂”添香沏茶。這在當時,理所當然之事耳。丈夫有了別的女人,李清照能否不高興?不能。她得表示欣慰她不在時有人照顧丈夫,表示決不嫉妒、樂意像娥皇女英共侍大舜般,跟任何趙明誠樂意要的女人一起分享,或者說共同伺候趙明誠。根據“婦德”要求,李清照表麵確實這樣做了,內心卻痛苦到頂點……
**本是排他的,李清照,不可救藥的偏偏是文學女人!
文學女人的致命弱點就是專門相信男人高興時說的各種美麗謊話,什麼“我心匪石”、“我心匪席”,什麼“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什麼“願為連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飛空之落花”,什麼“我心堅,你心堅,各自心堅石也穿”,什麼“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豈不知,山未變,水未變,秋草還沒來得及變成春花,曾山盟海霄的郎君懷中已另有他人!
癡情的文學女人李清照有什麼辦法?什麼辦法也沒有!
她是民間女子,不能學武則天弄一幫北門學士、學山陰公主找幾個麵首;她是位淑女,不能像唐代宰相夫人房玄齡妻大喝其醋;更不能自己也紅杏出牆。她隻能用深情感動丈夫,用生花妙筆打動丈夫,希望他心中盡量多留點兒“結發妻”的位置!
討論李清照婚姻時,有人極力辯駁趙明誠有納妾之舉,其實是以當代觀點替古人擔憂。中國古代男人納妾比現代西方人離婚還容易,不要說李清照已離京城,趙明誠理當納妾,就是李清照在,隻要趙明誠高興,同樣可納妾收房,甚至可以將李清照從娘該迸濞劣有舞家帶來、“卻道海棠依舊”的“卷簾人”收做通房大丫頭。這是社會賦予他的、不容置喙的夫權。細細塚磨李清照夫婦睽離的寫“愁”詞句,可以發現,其深刻內涵,恰好是司空見慣的夫權體現到絕代才女身上時,她不可抑製的極度恐懼和無法釋懷。洚艏身劣有舞襲塞翁失馬司馬遷《報任安書》有段名言: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也。艱難困苦、玉汝以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