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19發大口徑炮彈擊中舷側並發生爆炸,“俾斯麥”號的狀況終於到了一個真正讓人堪憂的程度:2座主炮塔先後被打壞,上層建築嚴重損毀,艦上一半的火炮不能使用,舷側裝甲有五處被打穿,重油正以驚人的速度外泄,海水則不斷從水線位置的破口湧入,下層艙室有12個完全被海水淹沒,導致戰艦甲板向左傾斜3度……
即便如此,英國艦隊絲毫沒有手軟,密集的火力繼續覆蓋這艘德國旗艦,好似一場地下拳賽中,占得優勢一方非得將對方徹底打卦方才罷手。
但這終究不是一場拳賽,德國艦隊一方還擁有另外四位攻擊手:在戰鬥中僅僅因為英國戰艦的副炮受了點輕傷的“沙恩霍斯特”號,還沒有遭受任何損失的“呂佐夫”號和“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以及表現極為搶眼的“歐根親王”號。在“俾斯麥”號戰鬥力大損的情況下,“四劍客”承擔起了德國艦隊的攻擊重任,在大小火炮的密集打擊下,英國艦隊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逐漸不支——12枚11英寸口徑的穿甲彈,除3枚被“女王”的裝甲彈開之外,9枚均在艦上找到了歸宿,此時除艦尾的三號主炮塔還能正常戰鬥之外,另外三座早早歇了菜,水線位置的兩個大窟窿正以每分鍾好幾十噸的速度灌入海水,和德國旗艦一樣,這艘英國旗艦的上層建築同樣損毀嚴重,大小副炮中尚能開火的隻剩五成!
在這個節點上,誰能取得最關鍵的一分,誰就有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可能是通風係統出現故障的緣故,此時“俾斯麥”號的裝甲指揮室裏,沉悶的空氣、嗆鼻的味道都讓人感到難以忍受。得益於320毫米裝甲的保護和上天的眷顧,包括張海諾在內,高級軍官們大都安然無恙,隻是艦體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顫抖,讓這裏每一個人表情都十分的嚴肅。煙塵混雜著汗水,再加上跌跌撞撞的淤青和褶皺的軍服,這些將軍們已經全然談不上什麼儀表不儀表了。
戰鬥之初的激情澎湃,戰鬥中期的運籌帷幄,到現在都已歸元。自從艦隊完成轉向以來,張海諾基本上都在保持沉默,倒是艦長庫爾特.霍夫曼顯得頗為忙碌,一會兒調配人員前去搶修裝備,一會兒增派人手前往受損嚴重的炮位,但隨著這艘戰艦所受的創傷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就連他也有些手足無措了。
又一聲巨響,整艘戰艦再度出現劇烈顫抖,早有準備的軍官們大都保持住了平衡,但靠近艦首的舷側位置騰起的高大水柱,還是讓人們感到十分擔憂。庫爾特.霍夫曼以期盼的眼神看了看自己的艦隊指揮官,但張海諾臉色依然鐵一樣的凝重。
霍夫曼默默轉過身,那寬闊的背影,留給人一種極其落寞的感覺。作為“俾斯麥”號的艦長,他是那個最有責任保證戰艦以及全體艦員安全的人,現在“俾斯麥”號遭到重創、艦上官兵死傷慘重,雖說艦隊中的任何一艘戰艦都有義務為整個戰局做出貢獻和犧牲,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那樣的豁達。
“損管報告情況!”霍夫曼大吼一聲,仿佛要將內心的抑鬱一口氣發泄出來一樣。這一嗓子,讓在場的軍官們無不為之一震。
張海諾能夠體會到老友的心情,也注意到了參謀官舒伯特和參謀副官鮑曼的複雜眼神。自德皇時代結束以來,德國海軍陷入了漫長的沉淪期,30年代中期以前實力遠不及一些歐洲二流國家,德意誌級和沙恩霍斯特級的服役讓這支海軍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們逐漸回到了海軍強國之列,而俾斯麥級的建成服役,不論在實力還是心理上,都讓德國海軍攀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眼下這艘戰艦服役還不滿9個月,卻在這片遠離本土的海域遭受嚴重的創傷,甚至有就此戰沉的可能,這怎能不叫人感到失落乃至悲觀?
張海諾深深吸了一口氣,縱觀戰場,德國艦隊已經擊沉了英國人的重巡洋艦,並重創其主力戰列艦“喬治五世”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英國人則成功重創了當今歐洲最強的水麵艦艇“俾斯麥”號,德國艦隊似乎賺到了,可是英國人在損失了“喬治五世”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後,還有4艘複仇級、3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和一艘納爾遜級,而且喬治五世級的後續三艦都在緊張的建造當中,若德國人失去了俾斯麥號,就隻剩下兩艘沙恩霍斯特級能夠撐撐場麵,“提爾皮茨”號完工之後,德國的船台上就隻有服役時間看起來還漫漫無期的H級戰列艦了!可以說,張海諾壓下的賭注絕不比托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