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間的爆炸震暈了一堆人,另一些迅速爬起身來,透過破碎的舷窗,他們發現前甲板已經被刺眼的火焰所包圍,嗆鼻的濃煙正透過指揮塔的每一處破口湧進來,就在軍官們試圖通過艦內通訊器了解並控製局勢的時候,上校踉踉蹌蹌的推開一名上尉,抓起電話便大聲喊道:“左舷魚雷發射!”
值得慶幸的是,艦上的大部分通訊線路還在運轉,話筒那邊傳來一個清晰的聲音:“是,左舷魚雷發射!”
這一刻沒有人知道8具魚雷發射管中有多少能夠正常使用,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目睹魚雷出擊,甲板以上的熊熊烈火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注意,一些勇敢的水兵在軍官的帶領下試圖撲滅大火,另一些則對甲板上的傷者進行緊急救治。
上校顧不上磕破皮的額頭,繼續抓著通訊器喊道:“全艦左轉10度!右舷魚雷準備發射!”
在這之後的幾秒鍾時間裏,通訊器裏的沉寂叫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這節骨眼上,那裏麵終於傳來的複述命令的聲音,負傷的戰艦很快開始轉向,甲板上的大火則借著風勢迅速向艦橋撲來,火舌甚至已經開始撲到了舷窗上。
最漫長的等待,隻持續了三分鍾時間,一個不斷咳嗽的聲音從通話器內傳來:“右轉10度完成!”
上校右手緊緊握著話筒,“右舷魚雷發射!”
轟的一聲巨響中,戰艦再次劇烈顫抖起來,大火的映襯下,好些沒有心理準備的水兵被震出船舷,一團更加刺眼的火球仍然從這艘戰艦的前部甲板騰起,幾處舷窗殘留的鋼化玻璃片上滲著鮮紅的血……
****************
作為英國皇家海軍多年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算得上是各國同期建造的主力艦中狀況最好的一艘,尤其是戰前長達兩年的現代化改裝,使它的火控係統、無線電裝備均處於第一流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這艘自建造之處就被設計來作為艦隊旗艦使用的強大戰列艦,具備其他許多戰艦所沒有的“領袖底蘊”。
舷窗外的海麵上依舊風雨交加,得到倫敦剛剛發來的密電之後,托維和他的參謀團隊迅速在會議室裏召開緊急會議,議題隻有一個:艦隊該按照原計劃前進,還是改變航向馳援戰場。會議並不長,而從直接切入主題的討論開始,所有高級參謀官的看法就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力爭消滅那艘受損的德國戰列艦。在這種情況下,托維別無選擇,以英國本土艦隊司令、特別海上戰鬥集群指揮官的名義下達了新的作戰指令:
取消J520-1號作戰指令,調整作戰方案,海上戰鬥集群繼續保持目前隊形,以最高航速向坐標地域前進!
按照“短板原理”,龐大的英國艦隊很快調整到“伊麗莎白女王”號所能達到的最大航速——24節,並對航向進行了細微的調整。僅理論推算而言,這支艦隊與敵方艦隻接觸的時間因此而提前了30到45分鍾,假如海麵上的風雨仍保持現在的狀態,航母艦載機的作戰效能隻能達到正常情況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也許還要更低一些。
一小時二十分鍾之後,倫敦再次發來密電:“獵戶座”號戰沉,“肯尼亞”號失去戰鬥力,三艘輕微受傷的驅逐艦已經繞過德國艦隻並朝本土方向返航,眼下在那片交戰海域,英國海軍僅有一艘受傷的輕巡洋艦“水神”號仍在與強大的德國戰艦糾纏。在這些壞消息之後,倫敦還發來一個好消息:德國人未繼續追擊西逃的運輸船,但也沒有得勝收兵的跡象,它們似乎由於某些原因滯留在戰場之上——依照“獵戶座”號沉沒之前發來的一係列報告,很有可能是其中一艘德國戰列艦被英國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所擊中。盡管在數月之前德國艦隊突破海峽的行動中,德國旗艦“俾斯麥”號吃到一枚魚雷卻安然無恙的情況,讓英國海軍高層感到沮喪,但這並不意味著德國戰艦就能抵禦一切攻擊,而且相比於戰鬥力與防禦力均讓人感到恐怖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德國海軍的其他戰艦似乎就要低上一兩個檔次。況且,相比於德國海軍艦艇並不特別牢靠的動力係統,英國艦隻出現動力故障的幾率更小,這也意味著它們在戰鬥期間更少受到機械方麵的因素影響。(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