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馳騁大洋 澳海追逐(1 / 3)

“我早就說過,即便是在南太平洋,我們的商船也應該實施嚴格的護航製度,畢竟沒人能夠保證德國潛艇不會航行到那一海域去,即便遇上德國襲擊艦,船長們至少也有時間發出求援電報!”

在位於倫敦的皇家海軍作戰指揮部裏,一個熟悉且不那麼令人愉快的腔調再一次響起,而就在一個小時之前,在澳大利亞以西海域發現德國襲擊艦的消息剛剛傳到倫敦。

溫斯頓.丘吉爾,本土艦隊司令羅傑.帕豪斯爵士,亦或是海軍部的參謀軍官們和那位空軍部派來負責聯絡協調的少將,均未對第一海務大臣的這句話做出明確反應。

英國戰時內閣的海軍大臣很快用他一貫的口吻向在座的軍官們發話道:

“先生們,在德國袖珍戰列艦出現地點3000海裏範圍內,隻有2艘英國皇家海軍的巡洋艦‘水神’號和‘科倫坡’號,就算它們能夠及時趕到,艦上的6英寸炮也隻能給德國戰艦撓癢癢!如此看來,這一戰我們恐怕不得不交給我們的聯邦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諸位也都知道,他們裝備的多是皇家海軍轉讓的艦艇,就算是最具戰鬥力的澳大利亞海軍重巡洋艦‘澳大利亞’號和‘堪培拉’號,裝備的8英寸大炮射程和威力都不及德國人的11英寸炮!”

“也許我們可以從遠東艦隊調派一支混合艦隊,但我擔心等這支艦隊抵達澳大利亞海域,那艘德國軍艦早已不見蹤影!”海軍部負責遠東和大洋洲事務的倫采少將顯得較為悲觀,很顯然,這艘德國襲擊艦出現在了皇家海軍力量相對薄弱的地方,至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海軍,所裝備的多是30年代以前的戰艦,且由於當時受限於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有著天生的缺陷——重航速輕裝甲,水兵的訓練狀況也令不及皇家海軍嚴格。

第二海務大臣(海軍大臣下共設有四位專職的海務大臣),一個有著蒼白麵孔的老頭兒,慢吞吞的說道:“在這種情況下,也隻有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海軍試試。俗話說蟻多咬死象,如果將這些巡洋艦集結在一起,就算不能擊沉那艘德國戰艦,至少也可以延遲它的航程吧!更何況,德國戰艦可是出現在它們的領海!”

帕豪斯爵士,一位擁有強烈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海軍將領,冷不丁的在一旁提醒道:“別忘了,它們都是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啊!”

丘吉爾依然不支持產生分歧的任何一方,而是問倫采少將,“澳大利亞海軍的巡洋艦部最快能在多少時間內趕到那一地點?”

倫采麵帶遺憾的回答他:“海軍大臣閣下,澳大利亞號和悉尼號在澳洲西北部執行巡邏警戒任務,過去得要至少兩天時間;霍巴特停靠在東部港口,就算全速前進也要花上三天時間,隻有堪培拉號能夠在一天之內趕赴發現德國戰艦的海域!至於新西蘭人的兩艘輕巡洋艦,恐怕隻能在新西蘭以南布置警戒線,因為德國人不會原地不動的等上一周!”

丘吉爾自嘲的說道:“我們撒好了網,卻發現魚兒從沒有網的海麵跳了出來!”

這時候,一直保持旁聽者姿態的空軍少將發話道:“為什麼不試試讓澳大利亞軍隊派魚雷機和轟炸機前去截擊呢?據我所知那艘德國軍艦距離澳大利亞海岸並不遠!”

丘吉爾和倫采少將無奈的相互一望,並由倫采告訴這位空軍同僚:“澳大利亞隻有民用飛機和上次大戰時期的舊軍用飛機,它們既不能攜帶魚雷,也無法進行精確轟炸,而且……它們恐怕都集中在澳大利亞東部,要知道那塊大陸東西相隔4000公裏!”

空軍少將頓時默然,看來他應該多花點時間了解一下歐洲以外國家的空軍情況。

丘吉爾和他的軍官們低估了澳大利亞人保衛家園的決心,接到遇襲商船發出的電報之後,澳大利亞海軍已經將距離那一海域最近的炮艇和巡邏艇派了去。在澳大利亞西南部最大的港口珀斯,守備部隊不但派出了全部4架水上巡邏機,還從港口的民間飛行俱樂部募集到三架老式雙翼機,並由平民飛行員駕駛它們前去目標海域進行搜索。這些飛行員勇氣可嘉,卻缺乏駕駛偵察機所需具備的第一要領——在發回有用情報之前盡可能避免被擊落,而駕駛水上巡邏機的官方飛行員也同樣缺乏真正的實戰經驗。

“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選擇襲擊商船的地點過於接近澳大利亞海岸,以致於事發三個小時之後它和澳大利亞海岸的距離還隻有60多海裏,這對於一架飛機來說並不遙遠。當時針指向下午兩點時,瞭望哨報告發現不明身份的飛機,而雷達尚未發出警報,這令張海諾和艦員們都吃了一驚。

在這遙遠而陌生的海域,所謂不明身份的飛機和敵機並無多大的區別。在艦長朗斯多夫的指揮下,炮手們迅速進入戰位,艦上的雙聯裝105毫米高炮很快昂起了頭,雙聯裝37毫米和20毫米近程防空槍炮也做好了射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