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骨腫痛,骨與關節感染性疾病,頸肩痛及腰腿痛牽引和石膏的應用技術(2 / 3)

骨腫瘤:結核常早期侵犯椎間盤,椎間隙狹窄。

(四)脊柱結核:

骨與關節結核中以脊柱結核的發病率最離,而又以椎體結核占絕大多數。

椎體結核可分為:

椎體中心型結核: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以胸椎居多。

椎體邊緣性結核:多見於成人,以腰椎居多。

脊柱寒性膿腫來源:

咽喉壁膿腫:來自第四頸椎。

食管後膿腫:來自第五頸椎。

臨床表現:

一般發病緩慢,常有低熱,脈快,食欲不振,消瘦,盜汗,無力等全身症狀。

疼痛最先出現,局限於背或沿脊神經放射,多為輕微頓痛。夜間常能較好的睡覺,可與惡性腫瘤相鑒別。

受累椎體的棘突壓痛,叩擊痛,病人姿勢異常。

冬治療:

采用全身支持療法,應用抗結核藥物和局部製動。病灶清除,消除對脊柱的壓迫因素。包括死骨及壞死的椎間盤。

術後臥床休息3至6個月,繼續用支持療法及抗結核藥物治療。

三、實習方法:

(一)學生要熟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及骨與關節結核的概論、脊柱結核等有關理論。掌握病因、播散途徑、病理、臨床表現、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在此基礎上再由老師重點輔導。

(二)教師準備好典型病例備齊各種骨髓炎及不同部位結核的X線片,先由老師重點講解,然後根據病人及X線片由同學做出診斷,提出治療意見。

頸肩痛及腰腿痛

―、目的要求:

(一)掌握腰腿痛的病因、分類、疼痛性質及壓痛點。

掌握頸肩痛的病因及分類。

(二)熟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防治原則。

熟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二、實習內容:

(一)腰腿痛:

1.解剖生理因素:

直立活動,腰段負荷最大,易引起損傷和退行性變化。

脊柱諸多椎間盤和小關節靠眾多的韌帶聯接,由肌肉增強其穩定性.任何一種結構受到破壞就可以使穩定及其平衡受到破壞。

椎間盤結構特點是承受縱向壓力的能力較強,但易反複扭轉應力而撕裂,而且一旦損傷,難自行修複。

前屈活動或負重時易於損傷,退行性變化。

腰神經呈一定角度從椎間孔穿出,易受到刺激和壓迫。

2.病因的分類:

創傷:椎間盤突出、骨折或脫位、腰扭傷等。

炎症:強直性脊柱炎、結核、纖維組織炎及神經根炎等。

退變:腰骶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黃韌帶肥厚等。

發育及姿勢異常:脊柱側彎、移行椎脊膜膨出等。

腫瘤及類腫瘤:血管瘤、脊索瘤及脂肪瘤等。

3.疼痛的性質及壓痛點:

壓痛的性質:

局部疼痛:多有固定的明顯壓痛點。

牽涉痛或感應痛:疼痛部位較模糊,可伴有痙攣。

放射痛:沿受損神經向末梢放射,有較典型的感讚運動、反射損傷的定位體征,病程長者有肌萎縮。

壓痛點:

棘上韌帶或棘間韌帶壓痛點為棘上韌帶炎或棘間韌帶炎的壓痛點。腰3橫突壓痛點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二)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征。

1.病因:

椎間盤退行性變是基本因素。

損傷、累積傷是椎間盤變性主要原因,也是椎間盤炎的誘因。由於反複彎腰和扭轉動作,最易引起椎間盤破裂。

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如直腿抬高試驗。肌力下降,感覺反射異常。

特殊檢查:X線平片:可見脊椎側凸,椎體邊緣增生及椎間隙變窄等。

X線造影:準確性80%以上,但存在一定並發症。可顯示骨性椎管形態,黃韌帶是否增厚及椎間盤突出大小、方向等。更加清晰,尤其對椎間盤突出及軟組織看得更清楚。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片可以做出診斷,結合更能準確地反映是哪一個間隙間盤突出。

鑒別診斷:與腰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鑒別:

腰肌勞損、棘上韌帶炎、棘間韌帶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這一類疾病無神經根壓迫症狀。

椎弓根的峽部不連和脊椎滑脫:這種病雖可出現神經根壓迫症狀,但X光片可以確診。

腰椎結核及腫瘤:X線拍片或核素顯像可協助診斷。

與腰痛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鑒別:

神經根及馬尾腫瘤:無誘發病史,發病較緩慢.呈進行性損害。X線片顯示椎弓根之間距離及椎間孔的孔徑均多增大,脊髓造影、腦脊液檢查是主要的鑒別診斷依據。

椎管狹窄:在間躭性跛行病人中,有2/3患有椎管狹窄幫助。

氣以坐骨神經痛為車要表現的疾病鑒別:

梨狀肌綜合征:病人以臀部和下肢痛為主要表現,症狀的出現或加重常與活動有關,休息後可明顯緩解,查體:臀部有深壓痛,髖關節外展抗阻力時,可誘發症狀。

盆腔疾病:對不典型的腰腿痛患者,應想到盆腔疾病可能,進行直腸、陰道及B超檢查有診斷意義。

手術:髄核摘除術或經皮餹核摘除術。

(三)頸肩痛:

解剖生理因素:

當頸段脊柱不穩定或椎體側方骨質增生時,可刺激頸動脈痙攣,繼發顱內缺血或壓迫後方的頸神經根。

頸部後縱韌帶較易退性變而鈣化前後狹窄,項韌帶退變鈣化是致病原因之一,並提示該節段頸椎不穩定。

頸椎是脊柱中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節段,易產生關節、椎間盤韌帶變性。

頸部的脊髓生理膨大,左右徑為前後徑的一倍,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壓迫。後支發出的枕大神經,當受到刺激時可出現枕下肌痛及同側頭皮感覺異常。

頸部3個神經節共同發出節後纖維形成心髒支,控製心律。

病因及分類:

大致與腰腿痛相似。

表現為多器官的症狀和體征。

退行性變是頸肩痛的主要原因。

(四)頸椎病: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傷而表現的相應症狀和體征。

1.病因:

腰椎間盤退行性變。

損傷。

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

2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

腰椎間盤側後方突出,鉤椎關節或關節突增生肥大,刺激神經根所致。2.開始多頸肩痛,並向上肢放射,感覺異常,手指運動不靈活,突然牽拉患肢即可出現劇烈的閃電樣銳痛。

3.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壓頭試驗。X光片頸椎生理前消失,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及關節突增生,捧間孔狹窄退行性改變征象。

脊髓型頸椎病:

中央後突的髓核、椎體後緣骨增生肥厚的黃韌帶及鈣化的後縱韌帶等。

頸痛不明顯,而以四肢乏力,行走和持物不穩為最先出現的症狀。

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陽性。

頸椎橫突孔增生狹窄,上關節突明顯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壓迫動脈。

眩暈為本型的主要症狀。

頭痛常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視覺障礙為突發性,弱視或失明,複視。

猝倒是活動受刺瀲突然痙攣引起。

還可有感覺和運動障礙,以及精神症狀。

4.診斷:

根據病史、體檢,特別是視覺係統檢查及X線一般可做出診斷。必要時可輔助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及核醫學等特殊檢查。

5.鑒別診斷: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肩周炎和腕管綜合征:肩周炎以肩痛、功能障礙為主。腕管綜合征,其症狀和體征主要表現在腕管的遠端。

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表現在肩以下的神經血管症狀和體征,改變患肢體位可誘發或加重症狀,X線片可發現頸肋鎖骨與第一肋骨間隙狹窄等。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對稱性發病,感覺正常,無神經根性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頸椎骨折脫位、結核和腫瘤致脊髓壓迫及檢查可幫助做出診斷。

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能引起眩暈的疾病:

美尼爾綜合征:發作時有水平性眼震顫,神經係統無異常。

鏈黴素致內耳前庭損傷:通常在用藥後2至4周出現眩暈,口唇及肢端發麻。

外傷性眩暈:伴有大腦皮層功能障礙及頭痛等症狀。

神經官能症性眩暈:無明顯客觀體征,易受情緒影響。

鎖骨下動脈缺血綜合征:此病與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鑒別主要靠椎動脈造影。―

三、實習方法:

(一)學生要熟悉頸肩痛、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和頸椎病的有關理論知識,重點是解剖生理、發病原因、分類、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二)教師要準備腰腿痛及頸肩痛的典型病例,對於與發病有關的解剖生理因素用圖解或幻燈片給予重點講解.並用基礎知識解釋臨床表現及手術治療的依據。有關各種檢查法要親自給同學示範,再由同學之間互相演練,如神經牽拉試驗:壓頭試驗等。

(三)要準備一定數量的X光片通過讀片加深同學對影像學的認識。

牽引和石膏的應用技術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骨牽引和石膏繃帶固定技術及其適應證。

(二)熟悉石膏的特性、保存及固定後的注意事項。熟悉牽引、骨牽引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三)了解骨牽引的一般原理及石膏的特性和保存。

二、實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