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鑿井壁上,每個字有大人一巴掌大小,看來年代久遠,字跡被青苔覆蓋,隻能模糊看出個輪廓。
我邊看邊讀出聲來,秋盡……山……老……癡欣又笑了,給我糾正道,秋盡蒼山老!
我又看第二行,……水勝陽……癡欣又糾正道,碧水勝陽春。
第三行隻能看出一個“未”字,第四行隻能看出“已”和“外”,癡欣很有耐心,看了我一眼,指著字慢慢念道,猶未至禪院,已聞雲外音。
大靜靜把四句詩小聲的串聯起來,秋盡蒼山老,碧水勝陽春。猶未至禪院,已聞雲外音。
以我們的文字水平,隻覺得詩很好記流暢,很押韻,至於其意境含義,就一概不知了。而在四句詩後麵,還有一行小字,每個字隻有前麵字的一半大,我隻看出一個“木”和“天”字,於是又問癡欣,這最後一行寫的是什麼?
他念道,合木得金,入土即安,左右逢源,別有洞天。大靜靜嘴快,問道,別有洞天?什麼意思?癡欣回道,最後一行很奇怪,按理說,最後是落款,就是作者的名號,但這寫的好像是一句謎語,又像是說了一個地方。
一個地方?我問道,這個地方是不是這裏呢?癡欣說,這就不一定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我心想,如果詩裏麵隱含著一地方,那這個地方必然是和寶藏有關的。
我又問癡欣,這詩是誰寫的呢?癡欣盯著我說,是死人!我嚇得連連後退,癡欣又咧開嘴笑了,說道,這字看上去刻了也有百八十年了,刻字的人不是死了?又說,剛開始我和你們一樣,許多字看不清楚,後來看的時間久了,就看清了。但裏麵到底什麼意思,我也不知道。
我心裏默默的把這四句詩和後麵四句謎語記了下來,回頭看大靜靜,她也借著手電的光,直愣愣的盯著上麵看,也是在默背。
不得不承認大靜靜的記憶力超強,至少在小學時候是這樣的,上課時老師覺得沒什麼可講了,往往說,把這篇課文背下來,背下來的可以出去玩。我們都開始大聲朗讀,希冀快些背下來,而大靜靜經常在老師話音剛落就站起來說,老師,俺背下來了。
老師自然不信,以為她是來拆台的,說,你背背我聽聽!不料大靜靜還真磕磕絆絆的背了下來,老師手一揮,去玩吧!於是大靜靜歡快的竄了出去。小胖也站起來,說我也背下來了!老師感到很詫異,說背一段哀家聽聽!小胖剛被了第一句就卡殼了,站在那裏搖頭晃腦,老師厲聲說,滾出去!於是小胖也歡快的竄了出去。
而在這時,我聽到幽暗的井裏發出汩汩的聲音,仿佛是老人因喉嚨深處有痰無法咳出而哮喘的聲音。聽得毛骨悚然,癡欣也很吃驚,轉身拉了我一把,說快走吧!這井裏很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