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11)(3 / 3)

密特朗壓抑著自己的憤怒,決定暫時隱退。平日裏,他埋頭讀書,專心寫作。一到清晨,他就去朗德樹林散步,呼吸那清爽而新鮮的空氣,欣賞一番茂密翠綠的田野。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使他忘掉了縈繞在心頭的憂愁和煩惱。1960年春,他到國外做了一次旅行,先後到過中國、美國和伊朗等國家。在中國,他參觀遊覽了不少城市,記下了許多見聞。回國後,於1961年發表了專門介紹新中國成立後所發生的重大變化的專著《中國麵臨挑戰》。該書的出版,贏得了不少讀者的欣賞,密特朗的名字又開始重新在法國社會上傳揚。

在1962年11月2日的立法選舉中,他東山再起,一舉擊敗保衛新共和聯盟的競選人讓·塔耶爾,再次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

在這個事例中,密特朗的政敵為了陷害他,設置圈套,使密特朗有口難辯。而此時的密特朗則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來轉移人們對此事的注意力,使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人們心中淡忘,同時積極地創造條件,伺機複出。密特朗正是采取這一計謀贏得了勝利。

以退為進這一方式不僅可應用於政治活動中,也可廣泛地應用於商業活動中。

一位印度老板帶著3幅名畫到美國去出售。有位美國畫商看中了這3幅名畫,便打定主意,不管怎樣也要把這3幅名畫弄到手。

印度老板開價250美元,少一元錢也不賣給他。這個美國老板也不是商場上的平庸之輩,他一美元也不想多給那個印度老板,便和印度老板討價還價起來,一時雙方陷入了僵局。

忽然,印度老板怒氣衝衝地拿起其中的一幅畫往外走,二話沒說就把那幅畫給燒掉了。美國畫商眼睜睜地看著一幅畫被燒掉,非常心痛。他小心翼翼地問印度老板:“剩下的這兩幅畫賣多少錢?”

想不到這次印度老板要價的口氣更是強硬,聲明還是250美元,少一分都不賣。少了一幅畫,還要250美元,美國畫商覺得這樣太虧了,便再次要求降低價錢。但印度老板不理會他這一套,又怒氣衝衝地燒掉了一幅畫。

這一回,美國畫商大驚失色,隻好乞求印度老板不要把最後一幅畫燒掉,因為他實在是太愛那幅畫了。接著,他又問這最後一幅畫要多少錢,想不到,這次印度老板張口就要500美元,少一分也不賣。

這一回美國畫商可真急了,隻好強忍著怒氣問印度老板:“一幅畫的價錢怎麼能比3幅畫的價錢還要高呢?你這不是存心要人嗎?”

印度老板回答說:“你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有個藏郵家有兩枚稀世郵票,應當值25萬美元,後來他當眾毀掉一枚,馬上就有人出價100萬美元買剩下的那一枚。”

看那美國畫商不說話,又接著說:“我這3幅畫均是出自名家之手,本來有3幅的時候,相對來說,價格還可以低點兒。如今,隻剩下一幅了,這回可以說是絕世之寶,它的價值已大大超過了3幅畫都在的時候了。因此,現在我告訴你,如果你真要想買這幅畫,最低也得出價500美元。”

美國畫商一臉苦相,但卻沒有辦法,最後隻好以此成交。

這個故事中的印度老板雖說有點“奇貨可居”,但是他正是巧妙地利用“以退為進”,將原有的3幅畫燒得隻剩下一幅,而且說服美國畫商以兩倍的價錢買下一幅畫。可以看出,以退為進確實是一種說服人的絕妙方法。

對現代老板而言,在對待員工的過程中也不妨利用“以退為進”,用此法來轉移員工們的注意力,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尋找機會說服他們。

退一步海闊天空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它的意思是:始終保持豐盈的狀態,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礪鋒芒,欲使之光銳,卻難保其鋒永久銳利;滿屋的金銀珠玉,很難永恒地守護住它;人富貴了就會產生驕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錯誤。功成名遂則應隱退,此乃天理。

這段話提醒人們功成名就、官顯位赫後,人事會停滯,人心會倦怠,業績也不會進展。應立即辭去高位,退而賦閑。否則,說不定會因芝麻小事而被問罪,遭到晚節不保的厄運。

《史記》中記載:戰國時代的範睢本是魏國人,後到秦國。因問秦昭王獻遠交近攻的策略,深得昭王賞識,被升為宰相。後因他所推薦的鄭安平與趙國作戰失敗,而使他意誌消沉。按秦國法律,隻要被推薦人出了紕漏,推薦者也要受連坐處分。但昭王並沒問罪範睢,這使他心情更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