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生在台灣嘉義縣一個偏僻山村,三代靠種茶為生。雖然父母勤勞節儉,家中還是窮得丁當作響,除了幾間避風躲雨的茅屋以外,幾乎一無所有。王永慶如果認“命”,就會老老實實地呆在山上,種茶養家度過一生。但是他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人生,小學一畢業,便用一根扁擔挑起草席和三兩件衣服,告別親人,走出山村,去實現“走出鄉關闖天下”。與王永慶相反,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釋不外是“命運坎坷”、“運氣不好”、“好運未到”、“沒那個命,發不了那個財”。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詛咒命運的人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在塑膠公司初建時,王永慶碰到了從未有過的困難。當時,有一位化學界的權威,斷言隻有小學程度又對化學一竅不通的他,必定要破產無疑。王永慶本來木材廠幹得好好的,完全可以不去多一事。但是,王永慶為了要讓廢物利用和造福於民,硬是決定背水一戰,終於成功了。若成就一項事業,資金、能力固然不可少,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態。沒有積極的心態,資金、能力就發揮不出來。我國的老板張謇、範旭東、侯德榜、盧作孚、王永慶、李嘉誠、包玉剛、湯蒂因,日本的老板禦木本幸吉、豐田喜一郎,出光佐三、鬆下幸之助、土光敏夫、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美國的老板亨利·福特一世、希爾頓、克羅克、哈默、亞柯卡、保羅·格蒂,出身都很貧苦,但是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呐喊:“不向命運屈服,要向命運挑戰!”他們初創事業時,能力都不強,但是他們有非常積極的心態。因此,他們超過了許多能力很強、心態卻不正常的同路人。以積極的心態看待人生,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自卑和恐懼,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惰性,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使我們工作更有成效。
有人做了一個實驗:用紙做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能容納幾個蝗蟲慢慢爬過去。他把幾隻蝗蟲放進去,結果都在裏麵死去了,無一幸免。他又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僅僅幾分鍾時間,小青蟲一一從龍尾爬了出來。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紮,它們雖然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但是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
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的知識、能力比別人差多遠,而是因為沒有正常的心態,其實命運一直藏匿在每個人的心態裏。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影響對事物的認知方法。
研究失敗者,你會發現他們都患有一個通病,那便是為自己找借口。每一次失敗之前便有了這一通病的前兆。隻要想去找,借口總會有。做生意賠本會有借口,工作落了後會有借口,打不開局麵也會有借口。隻要某件事辦砸了,總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借口換得別人的原諒,以借口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長期如此,本人必然疏於努力。
借口有許許多多,其中最容易找到的借口莫過於健康、智力、年齡和運氣等。
健康借口似乎最能令人理解。通常以“我昨天覺得不太舒服”,“我今天太累了”,“我得到如此這般的病”為推搪,掩蓋自己的失職和無能。醫學認為,完全無恙的人根本不存在,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誰還不會以健康狀態作為借口?但是他們沒有,他們選擇了堅強不屈。
頭腦的借口更是腐蝕劑。通常以“我腦子實在太笨了”,“我學曆太低”,“我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為借口。頭腦的借口,使人總是知難而退,遇到事情,試都不敢試一試。因為消極的心態完全統治了他的大腦,這種人貢獻建樹甚微。如果有一種積極、樂觀、合作的心態,智商即使隻有100,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是那些智商高達120,然而心態消極的人所無可比擬的。治療頭腦借口的方法是:絕不低估自己的智能,也不要高估他人的智能,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心裏經常回響一個聲音:“我的心態永遠比智能更為重要。”
年齡的借口似乎總有合理之處。年紀大小都可成問題。通常以“沒辦法,我太老了,幹不動了”,“我這麼年輕,怎麼能承擔這麼大的任務”為借口。年齡借口把成千上萬的人拒之於各種機會的門外。他們要麼覺得生不逢時,錯過了好機會,要麼覺得還不到時候,以後機會多的是。因此,他們根本不願試一試。治療“年齡借口症”的藥方是:不要想“我早該開始幹”,而應當想:“我準備從現在做起,我的前途還在後頭。”
運氣的借口有點“宿命論”,其實評價一下別人的“好運”,你將發現不是什麼運氣,而是細心的準備、計劃和積極的思索。如果真有運氣的話,“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