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借雞生蛋借力生財(1 / 3)

《塔木德》上說:“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猶太人善於借用資源經營,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技術,借人才,能為自己所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猶太人都是善於借用別人之“勢”的高手,他們借乘萬物勢力的巧善功夫不由人不感佩。

1借別人的鞋子比赤腳走得快

猶太商人是善於借用別人之“勢”、巧借別人之“智”的高手。任何事業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辦法卻是多種多樣的,辦法得當則可快捷省力。巧於“借力”,精於“借勢”,是猶太商人成功的一大訣竅。

《塔木德》裏告誡人們:“向別人借麵包不如向他借種子。麵包吃完了以後就沒有了,而借種子,一方麵可以幫助自己獲利,別人也可以有更多的回報。”正如《塔木德》裏的另一句話:“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通常人們做生意都是從小到大,本利一步步往前滾,最後在自己從事的商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猶太人並非都是這樣,他們更善於玩的是空手道,借雞生蛋,別人投資自己賺錢,從而白手起家。

1960年,28歲的猶太人阿克森還在紐約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工作。麵對眾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對自己清貧的處境感到辛酸,這種日子不能再過下去了,他決定要闖蕩一下。有什麼好辦法呢?左思右想,他終於想到了一招好棋。

阿克森一大早來到律師事務所,處理完幾件法律事務後,他關上大門到鄰街的一家銀行去。找到這家銀行的借貸部經理之後,阿克森聲稱要借一筆錢,修繕律師事務所。在美國,律師是惹不得的,他們人頭熟,關係廣,在以法治國的國度裏,律師有很高的地位。因此,當他走出銀行大門的時候,他的手中已握著1萬美元的現金支票。

走出這家銀行,阿克森又進入了另一家銀行,在那裏存進了剛剛才拿到的1萬美元。完成這一切,前後總共不到1個小時。之後,阿克森又走了兩家銀行,重複了剛才的手法。這兩筆共2萬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體上也差不了多少。隻幾個月後,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來還了債。

這樣一出一進,阿克森便在上述4家銀行建立了初步信譽。此後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銀行玩弄這種短期借貸和提前還債的把戲。而且數額越來越大。不到一年,阿克森的銀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憑著他的一紙簽條,就能一次借出10萬美元了。

有了可靠的信譽,還愁什麼呢?不久,阿克森又借錢了。他用借來的錢買下了費城一家麵臨倒閉的公司。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正是做生意的好時光。隻要你用心經營,賺錢不成問題。8年之後,阿克森成了大老板,擁有資產15億美元。

其實,商業信譽或許是競爭中最為重要的一顆砝碼,每一個商家在強手如林的社會裏都必須時刻考慮建立良好的信譽。而借貸信譽則是融資家手中的王牌,打出去才能壓服人。

猶太巨商路維格剛剛涉足運輸業時,身上一無所有。當他得知有家公司的一艘貨輪要出售時,就打算買下來改造成為一艘油輪。可是他向銀行提出的貸款申請均遭到了拒絕,因為沒有人相信他能歸還貸款,也沒有人願意為他提供擔保,事情仿佛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在屢遭銀行拒絕後,路維格並沒有灰心。他一方麵與那家公司簽訂了購船協議;另一方麵又與一家石油公司簽訂了租船協議,約定等船改裝完畢後,石油公司租用他的油輪。然後,他找到了大通銀行的總裁對他說:“我買下貨輪之後,立即改裝成油輪並租出去,每月的租金都用來歸還貸款。”他還建議把租用合同交給銀行,由銀行去那家石油公司收取租金。這樣就可以保證用分期還貸的形式還清貸款。大通銀行的總裁被他說動了,於是,路維格如願以償地借到了巨額貸款。幾年之後貸款還清,這艘油輪的所有權便歸屬到了他的名下。

路維格並不就此罷休,他利用這艘船做抵押借來一筆錢,又買了一艘船。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年,每當一筆債付清後,路維格就成了那艘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走,而是放入了他自己的口袋。若幹年後,路維格終於有了自己的航運公司,並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擁有船隻噸位數最大的一家私人船舶公司。

後來有人問大通銀行的總裁:“你當初為什麼要借給這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一大筆錢?”總裁解釋說:“路維格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巧妙地利用了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來增強自己的信用。他的這種借款方法,用行話來說,叫雙重文件,即這筆貸款是由兩個公司分別保證償還,而他們之間的經濟又互相獨立。因此,即使其中一方還不了,另一方也會把債務解決。銀行於是有了雙重保障。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借雞生蛋”的智慧,對生意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本事。一個人,再有智慧才華能力總是很有限的,巨大的成功,都是乘勢借力的結果。猶太人借乘萬物勢力的功夫令人佩服。盡管當今的條件和環境與過去的時代有質的不同,但如何籌措資金、使用資金、使資金增值卻是每一個商人、企業都要考慮的事情,如今的商家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便足夠了。2借助人氣聚集財氣世上有一種無色無味無形的珍寶,一旦得到利用便會發出神奇的力量,這種東西就是“人氣”。猶太商人視“人氣”為財富,這也注定了他們是“以氣造勢”的高手。

《塔木德》上說:“走進香水店,就是什麼不買,也會沾上芬芳的氣味。”這句話原本是講交友之道的,告誡人們,交上良友可以使自己受益。這說明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與中國的那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富有同樣的哲理。猶太人不僅把這個道理用在處世上,還可以舉一反三,用在經營上。

美國有一位石油巨子的發家史頗能發人深省。這位猶太人起初隻是個默默無聞的貧窮青年,但他認定開發石油是大有發展前途的,就到處奔波,反複考證,選擇了一塊富有潛力的油田。這塊油田地皮的拍賣就要開始了,能否買到這塊地皮是他進軍石油事業的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