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習愛而來
一次與朋友聊天,說到來此世的目的,不假思索地說為了愛,聽起來好像有一段未解的情緣,細想起來是為了學習愛,學習愛自己,學習愛他人,學習愛宇宙萬物。
人活在世上有四種關係:親子關係、伴侶關係、與環境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每一種關係都決定著我們的幸福度。
許多人認為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關係。隨便問一個人,孩子和伴侶哪一個重要,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孩子,因為孩子小,需要更多的照顧和愛。這個貌似沒有爭議,所以,夫妻們在有了孩子後就降位了。再問他們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有的回答喜歡孩子,有的回答為了將來養老……但我認為養育孩子是為了傳遞愛。
傳遞愛就要有愛,夫妻為孩子呈現的氛圍,決定了孩子學習的內容。
在這裏,我分享我的成長經曆。我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訴苦抱怨,她說我爸爸不會關心人,說叔叔如何惡毒地對待我們的家庭,說她小時候如何受苦……因此,我從小就表現得極其善解人意,為了媽媽,我愛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像個男孩子。
當一個成年人訴苦的時候,孩子不能解決成年人的問題,而孩子是自戀的,當大人不斷地向孩子訴苦的時候,孩子就會有強大的無能為力感,心理學稱“習得性無助”。看到媽媽無奈又無力的樣子,我開始恨自己了,恨自己不夠好,恨自己不夠強大,對無能的恨,成為我人生的一種風格,用外在的控製掩蓋內在的無能為力。
我沒有習得愛,而習得了恨和抱怨。
強烈的控製讓我毀掉了各種人際關係,人生開始走入絕境,感覺不妙就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各種討好的手段,關係似乎有了轉機,但我卻出現了各種身心疾病。專橫地控製某些人或某些情境,不行;過分依賴某些人或某些情境,也不行。“控製”和“依賴”兩者都顯示出我尚未真正地融入現實生活。我整個人混亂了。
一日看書,《別永遠傷在童年》說“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這句話讓我看到了希望。多年的實踐讓我意識到,唯有愛自己,愛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生起愛自己的心,生活才開始有了轉機。
試想我從爸爸媽媽的關係中學到愛自己愛他人的功課,也許會是另一番生活情景。當然這已成為過去,今天我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為座右銘,感謝老天讓我有重新學習愛的機會,還自己自在喜悅的人生。
此書的目的隻是分享,沒有教導和引導的意思,把我多年的感悟和收獲分享給大家,以求與讀者一起討論生活給我們的人生課題,並能喜悅地擁抱現實。如果書中有些觀點,你不喜歡或是覺得有些偏激,一是請原諒,二是歡迎你來郵件指正。
嘉靈
2014年·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