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和平崛起突破霸權瓶頸的另一種因素就是國民心態,也可以說是國民素質。國民素質同樣需要隨國家的崛起而崛起。所謂虛懷若穀、有容乃大,兼收並蓄、博采眾長,才能使我們國家吸取教訓,在崛起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健。一個成熟的大國需要擁有開放的、健康的,能包容世界的抱負、大氣概、大風範。擁有這些,才能使我們從容直麵外麵複雜的世界從而處變不驚、舉重若輕,去逐一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國際糾紛。
中國曆史上幾次大盛世無不是開放的時代,無不是兼容性很強的時代,同樣民族素質也是最高的時代。所以今天,當我們在崛起過程中麵對外來的雜音、噪聲時,絕不能“發高燒”,必須理智地加以分析、區別對待,正確的意見我們該接受,挑釁、蓄意破壞,我們要堅決反對。具體來說,一個成熟的大國需要一群成熟的人民,中國人口眾多,思想極為複雜。正如有人說的“這裏有天下最多的聰明人,也有天下最多的笨蛋”。民眾素質良莠不齊,有理智的真正愛國者,也有正在逐步成熟的憤青,也有許多唯恐天不亂的暴徒。一個如此紛繁複雜的社會,提高全民素質的任務就顯得異常艱巨,所以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提高人民素質就顯得非常重要。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製的27件套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這就是差距!先賢早就說過,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也是一群烏合之眾,隻有有文化,才能有武器,才能在霸權主義麵前從容不迫,才能用最合適的辦法與霸權主義作鬥爭。現在霸權主義國家的文化、經濟、軍事等都遠遠地超越於中國,他們之所以遏製中國,阻礙中國崛起就是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其中人的作用舉足輕重,所以中國崛起要突破霸權瓶頸,必須提高全民素質,讓人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國。隻有高素質的國民,國家才能興盛,民族才能興盛。
中國和平崛起要有軍事力量的保障
中國崛起是每個中國人關心和向往的問題。但如何崛起是一門學問。前不久國家提出“和平崛起”論,但不久就不再熱衷討論這個問題了。因為你越強調和平崛起,人家越要找你麻煩,到時候你卻不敢扞衛自己的利益,否則人家會說你是“威脅”。沒有軍事崛起怎麼可能扞衛自己的利益?如果那樣可以的話國家也不需要在軍事上大力投入了。
“中國崛起隻能建立在軍事崛起基礎上”的理論,是有廣泛的曆史根據和事實根據的。從曆史看,世界強國的崛起無一例外是先軍事崛起,然後才能成為世界強國。中國古代宋朝和明朝開始都是軍事崛起,獲得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鞏固,從而贏得和平時間從事休養生息,國力和國家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和繁榮。但是後期,這兩個朝代首先是軍事衰落,外族開始不斷對中原發動戰爭,這兩個朝代為了應付戰爭耗空了國庫,不得不對民間苛征賦稅,導致人民生活艱難,流離失所。加上天災人禍,國力空虛,軍隊喪失戰鬥力,終於被外族滅亡。而相對於當時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來說,由於首先軍事崛起,不斷通過對中原的侵略戰爭來獲得人口和財富,國力不斷加強,最後終於滅亡漢人國家,實現了自己民族的崛起。如果當時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首先發展經濟,等趕上中原漢人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才發動侵略戰爭,那麼,他們可能永遠還是“不發達國家”,永遠是邊緣民族。
實際上,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是先軍事崛起,通過侵略戰爭來獲得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市場,而實現自己的世界強國的。從曆史看,世界上大的戰爭均是西方國家發動的,或者是他們之間發生的。西方國家對外發動戰爭,如英國法國侵略中國,不僅獲得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產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西方國家侵略中國後,最感興趣的是獲得“開放通商口岸”和獲得探礦權利。這說明資本主義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積累、工業原料和產品市場。而這些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外國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