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經各種檢驗也沒有明顯症狀,可能就是心、肺的毛病反射到背部。《金匱要略》就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圓主之。”治療方式都不一樣。
其實,我要強調的是,除了醫藥治療之外,防治背痛一定要做和緩的伸展運動,飲食也要清淡,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生活常規。
養生有道:頸、肩、背緊張緩解之道
最簡單的緩解之道,就是找機會運動筋骨。擺頭動作是最簡單的,緩慢地前後左右擺動,就可達到鬆弛肌肉、消除神經緊張的效果。當然,指壓、按摩、針灸也有幫助,尤其按摩位於“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屬於少陽膽經的陽陵泉穴,或多做甩手動作,也有功效。
肩頸之外,如果腰痛,運動當然有幫助,多做一些腰部、腹部的肌肉強化運動,增加身體支撐、運動的能力,也不要忘記多做伸展,因為腰腹肌肉最不容易運動到,平常也最容易緊繃,伸展可以放鬆肌肉,也可以緩解疼痛。飲食方麵絕對不要吃冰冷的東西,再來就可以借助藥物幫助,效果很快。因為腰走督脈與膀胱經,因此走督脈膀胱經的藥,如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葛根湯、小續命湯等都有效。
下肢靜脈曲張
有些人的工作得從早站到晚,長時間全身的重量由下肢承擔,如果靜脈血管比較脆弱,受到壓迫後,就會造成出血或曲張,慢慢在皮膚表麵凸顯出血管,甚至青筋暴露;懷孕婦女也會因為胎兒壓迫出現這種症狀。
男性如果下肢靜脈曲張,除了青筋暴露不雅觀之外,還有導致泌尿係統疾病的危險,如疝氣,有些人甚至會出現下肢毛細血管破裂的現象,呈現出紅點狀,中醫稱為“肌衄”。
預防之道首先是在工作中要有適當休息,以減輕下肢壓力,穿彈性襪也多少有所助益。治療上中醫以當歸四逆湯為主方。
開刀後的療護
其實,開刀以後,事後的修護、護理找中醫比較理想。事實上,西醫開刀後除了化療、放療外,沒什麼方法,中醫就可以設法用一些藥物來幫助組織修複。
拿肺癌來講,中醫就用一些養護肺的藥物,像貝母、沙參、紫菀等藥物,一定有修護作用;胃癌的話,科學中藥“樂適舒”裏麵除了有薏仁,還有菱角、紫藤榴、櫻桃皮,櫻桃本身屬於薔薇科植物,薔薇科植物本身有收澀、收斂的作用;枇杷也是薔薇科植物,枇杷葉本身就是養胃的,所有薔薇科植物都有這種功能。
梅子,每年都有很多人拿來醃製,用紫蘇,還有其他很多做法,結果我們把梅銷到日本,日本人釀成梅酒,回銷到我們這邊來;我們生產很多蘿卜,到日本經過加工後,變成顏色黃黃的、脆脆的醃漬物,不會太鹹,口感很好,天然色素也是染到恰到好處,而我們自己則做不來。
梔子,就是一種天然染料,在市場可以買到一種黃豆腐,就是用梔子做染料,這樣染出來有特殊的風味。五加皮酒裏,就有梔子的成分,喝完時,杯底也好,瓶底也好,就有黃色的沉澱。酒本身是大熱的飲料,梔子是大寒的,會中和酒的大熱,所以喝起來的風味就不一樣。梔子本身是很好的消炎藥與解熱劑,有退熱作用,又能利尿,所以加味逍遙散裏,用了兩味藥,一味叫牡丹皮,一味就是梔子,就因為加了這兩味藥,所以稱加味逍遙散,或稱它丹梔逍遙散。逍遙散本身因為有當歸、白術等比較溫性的藥,有了牡丹皮和梔子兩味寒藥中和後,對某些體質不太適應熱藥與寒藥的人就適合用。
胃如果有發炎、有灼熱感,就一定會用比較涼性的藥。四逆散一共四味藥:柴胡、枳實、芍藥和甘草,芍藥、枳實都是涼性的藥,所以四逆散對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如果有及酸、噯氣,就加浙貝母、烏賊骨搭配;肚子會脹氣,就加平胃散或六君子湯,這些行氣補氣的藥,可以消除腹脹。中醫都是這樣子,有哪些症狀,就選擇適應這些症狀的藥物。
脫垂現象(胃下垂、子宮脫垂)
現代很多人都有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現象,中醫針對這些症狀,都有對應的療法。
臨床上所謂脫垂現象,有人很明顯,坐下來會感覺到有一塊肉掉下來,像這種我們就要用升提的藥,像黃芪、黨參、升麻、柴胡這些藥物,都有升提的作用,這很有意思。當然你也可以找一個成方,譬如說補中益氣湯,裏麵黃芪、人參、升麻、柴胡全部都有,用補中益氣湯升提,那種掉下來的感覺自然就會改善。所以包括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都可以用。西醫就要開刀,然後縫合,未必有用。
士林高中有一個陳老師子宮脫垂很嚴重,她有四個哥哥都是西醫,當然主張開刀,但陳老師心存畏懼。我們給她補中益氣湯吃一吃,如果用煎劑的話可以重用黃芪,因為黃芪補氣的作用實在很神奇。有一個乳房腫瘤的病患,吃了加味逍遙散後,腫瘤全部不見了,但是乳頭凹陷下去,重用黃芪吃了後,乳頭又升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