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胖魚0910
突然想到扒一扒眾位角色的名字,不專業,主觀八卦向,感謝度娘和新華字/詞典友情幫助
顧文笙
第一印象,想到一種樂器
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說文》
鳳
文笙,有文有樂,擅畫能書,大才女
ps:剛開始看的時候老是想到紋身,哈哈
============================
鍾天政
又來一種樂器
鍾---最早的鍾原本是指中國古代漢民族的打擊樂器,形狀扁圓而中空,起源於商朝,多為青銅製,又叫“編鍾”,自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成為一種宗教法器的代稱,又叫“梵鍾”或“半鍾”原本叫“犍稚”又叫“信鼓”是寺院為報時、集眾而敲擊之用。
天政---謂自然的製約猶如政令、律令。也指天的職能。《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楊倞注:“天政,言如賞罰之政令。”《大戴禮記?少閑》:“天政曰正。”
不得了,一看就是有野心的
=============================
譚瑤華
繼續樂器小分隊
瑤琴---據史載,琴本為伏羲氏所琢。伏羲製琴之時既然完全是依照宇宙之數,琴在另外空間體現出來的生命也就自然可以溝通高於常人的層次。古人認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所以把琴稱作“瑤琴”。
瑤華---一種美玉,喻美好,珍貴,光明潔白。
人如其名,謙謙君子如玉
===========================
王十三
估計不是真名,暫且一扒
第一印象是我們這裏的一個詞,十三點,囧
但查了下13這個數字,中西文化差異很大,西方視為不詳,東方不然。中國的古人把儒家的《詩》、《書》等十三部著作總稱為《十三經》,明、清時期,我國北方的說唱文學中通行著“十三轍”,明清時的音樂裏有以弦樂為主的合奏曲集《弦索十三套》。古老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曆遭劫難,殘存的篇數恰好為“十三”。
==========================
紀南棠
紀讓我聯係到軍紀嚴明,一個優秀的將領。
棠,從木,偉岸的男子漢形象
============================
李承運
承運---秉受天命。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太祖承運,神武應期。”《晉書?律曆誌中》:“及夏殷承運,周氏應期,正朔既殊,創法斯異。”
這樣看,國公爺可能是這場亂鬥中的黑馬哦
===========================
最後附送小科普哦
八音---八音是中國古代樂器的統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
圖案由鍾(屬金類)、磬(屬石類)、塤(屬土類)、鼓(屬革類)、琴(屬絲類)、柷(屬木類)、笙(屬匏類)、管(屬竹類)組成。
哈哈,是不是基本都很熟悉啊,小腦洞,這些人最後都會集中在一起,集齊八個,召喚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