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胖魚0910)
說到瑤華,借lz地盤繼續扯倆句(也許有的地方隻是我的腦補而非作者設計本意,但是現在的文學理論也流行從作者中心向讀者中心傾斜,而好的作品好的人物必能接受多重解讀)
突然想起以前在書評區看過有人比較鍾天政和譚瑤華的生長背景,覺得鍾變成這樣可悲可歎又可憐,值得同情,如果他有瑤華的背景就會如何如何。沒錯,鍾有其可憐可歎之處,但是我要為瑤華鳴個不平。在惡劣環境下扭曲也許很容易,但是在安逸優厚環境下長成真君子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逆境催人奮進(哪怕手段各異),安逸誘人沉淪。曆史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我覺得沒必要列舉了。
他是和鍾天政一起在寒蘭會登場的,以前我一直拿這倆做個對照,他們有類似的地方,比如才華不俗,翩翩公子。但是更多的確是截然相反,一個如寒蘭,一個暖洋洋;一個不擇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一個傾心助人不求回報...
在對待文笙方麵,鍾雖然被吸引但是在與大業矛盾時還是會罔顧女主意願化身霸道總裁甚至有金屋藏嬌的想法,瑤華對女主也有好感但是他沒有給女主壓力。在求親那一章有一個細節,瑤華對文笙說是祖父選擇了文笙,但其實是他自己在家人反對的情況下堅持選擇文笙的。這個情節很小但是體現的卻不少,譚老國師是譚家和玄音閣的主心骨,他的欣賞與反對在體貼的瑤華看來比自己個人的堅持對玄音閣學生文笙更重要。二來體現了瑤華本人對譚家的選擇並不是毫無自我的服從,在他認為重要的地方他會堅持自己的選擇。再對比遭拒絕後,鍾天政還是繼續死纏爛打使用人身禁錮這一招,瑤華呢默默接受,但是對女主的請求仍舊擺在心上,甚至主動給女主送來了她最需要的希聲譜。瑤華什麼都不說,但是他其實並不懵懂,鍾天政看到文笙和譚五正常交往把醋意擺在臉上,瑤華並非看不到鍾和文笙的友達以上,但是他對文笙說的是“如果你和阿政...請告訴我”,這就是對女方的尊重。他將個人的心意壓縮到最小的角落絕不輕易表達,所以我們看不見。同樣都是未經升華的愛,大家都認定鍾很愛文笙,而譚隻有好感,這就是會哭和不會哭的區別。
這個世道,大家更容易關注的是惡之花以及所謂邪邪痞痞的性格出彩,一個性格出彩的人再體現一點所謂的底線或者心底柔軟或者童年遭遇大家就會好心疼好憐惜(當然我自己有時也有點,隔壁小鍾的貼子可能也算吧),但看到平和中正的君子第一反應是無趣炮灰,第二反應是裝的吧偽善,而一個被認定的偽君子(無論真假)那可真就比真小人惡劣百倍了,簡直罪該萬死。現在網上流行的是殺伐果決是幹脆利落是真性情,踩死的是聖母是悶葫蘆。但是學過物理的都知道,白色是由多色光構成的,在我的解讀裏懵懂無知未經世事的所謂純白不是白,看透一切經曆考驗的多色光的平衡最終構成的白才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