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宮內事務多由內務府主管,包括修繕營造,據臣所知,修一座園子約需五、六百萬兩白銀,耗費頗多,目前我大清財政吃緊,陛下修園子還請三思。”
“朕也隻是問問而已,翁師傅可知我大清一年稅賦是多少,支出如何?”
“臣未曾供職戶部,但聽同仁講過,我大清每年稅賦約八千萬兩白銀,田賦約二千萬兩,海關銀約三千萬兩,鹽鐵等專賣約一千萬兩,其他稅賦約二千萬兩,但每年宮內支出即達三千萬兩,還有軍餉、官員薪俸三千萬兩,旗人支出一千萬兩,其他應急支出一千萬兩,據此我大清每年稅賦基本持平,如遇災年,必定寅吃卯糧,入不敷出。”
高在春不由暗暗點頭,看來翁師傅是一理財高手,說的有條有理,他日朕必定讓其供職戶部,“那依翁師傅之見,我大清如何增加稅賦?”高在春笑著問道。
“臣以為當力推官紳一體納糧,我朝自雍正爺起首推此政,然百餘年後各地多有懈怠,如皇上力推此政,必可見效。二來我朝海關稅多由洋人把持,此弊端顯見,如改之,則可收奇效。三是官員貪墨已成為腐蝕我大清之源,民間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雖有偏頗,但可管窺一斑。”
“翁師傅所言甚是,朕一直想革新吏治與稅賦,還請翁師傅多加指點,朕想重推官紳一體納糧製度,並設立海關衙門,總領海關稅,同時整頓旗務,不知翁師傅認為妥否?”
“微臣以為,此事不宜操之過急,皇上應盡早掌握朝政,再做打算,且目前天下人性不豫,各種事務錯綜複雜,朝中大臣多有結黨營私,關係盤根錯節,故臣主張此事非朝夕可蹴,還需假以時日。”
“還是翁師傅老成持重,朕有一事深感憂慮,我朝之人多有吸食鴉片之風,各地煙館林立,長此以往,必為我大清之患,壞我大清根本,不知翁師傅有何見教?”
“回皇上林文忠公曾奏言‘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絕非虛言,微臣以為應加大查緝力度,查封地方豪強私設之煙館,此事尚有回旋餘地,不然必為林文忠公言中。”
“是啊,朕也知道此事頗為棘手,看來隻能從長計議了,時間不早了,翁師傅和朕一起用膳吧。”
“謝過皇上,微臣打擾多時,深夜外臣留在宮中多有不便臣請告退。”
“好吧,改日朕再向翁師傅請教,來人,帶翁師傅出宮。”
翁同龢自是心中詫異,皇上何時變得如此關心朝政,且問題切中要害,是為我大清之幸啊。高在春也是感慨頗多,翁同龢將來必定是我的肱骨之臣。
高在春此時覺得精修內政,改革朝政是多麼不易,其中又紛紜複雜、頭緒萬千,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看來這皇上真不好當,想了好久也理不出個所以然,正自煩惱間,皇後進來道:“皇上改用晚膳了,臣妾讓禦膳房專門給皇上準備了燕窩粥和幾樣點心…”
不等皇後說完,高在春興奮的拉著她道:“對禦膳房,今晚,你陪朕到禦膳房一趟如何?”
“這麼晚了,恐怕太監們都歇息了,明個,臣妾再陪皇上去吧。”“不,今晚就去,朕想起一個注意,不然明天就晚了。”
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打賞、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