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甲骨文之羅王之學(1 / 1)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並且深感驕傲。()但是就在一百年之前,國際學術界根本不承認中國的曆史有五千年。一個名叫摩爾根的美國民族學學者就在他的著作《古代社會》中斷言中國文明隻能上溯到公元前七八世紀,因為一直到公元前841年,中國才有史官記錄的明確曆史。()這樣一來,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中至少有兩千年都真偽難辨。您可能要說了,漢代司馬遷寫的《史記》裏不是記錄了夏朝和商朝麼,怎麼能否認他們的存在呢?那是因為在考古學上沒有發現過夏、商的文字,光憑史書記載不足為據。再說了,司馬遷對商朝的描述非常簡單,而且其中記錄的商代帝王的名字也很奇怪,比如大乙、外丙、小甲、小乙、武丁等等,這位帝王名字的後一個字都來自天幹表,他們都叫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問題就來了,我們在泛指一些人的時候,通常都會稱他們某甲、某乙,有一首歌就叫做《路人甲乙丙丁》嘛。可這些帝王居然也叫某甲、某乙,難怪人們要懷疑商朝是否真實存在過。

公元1899年,清朝學者王懿榮極其偶然地在作為藥材使用的龜甲、牛骨上發現了許多造型奇特的符號,他提出這些符號就是來自遙遠商代的文字。()甲骨文發現的年之後,古文字學家羅振玉從古董商人的口中打探到甲骨的出產地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便讓自己的弟弟前往小屯村,大量收購甲骨。()

羅振玉很快成為當時中國收藏甲骨最多的人,開始了對甲骨文的係統研究。與他一起工作的還有一個人,他叫王國維,後來成為了中國學術界的一代宗師。他們要做的第一項的工作就是認字。怎麼認呢?先根據字形猜測字義,然後再把字帶到不同的句子中,看看是否通順。這基本就跟猜謎一樣,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認出幾個,可有時候幾天也猜不出一個字來。

就在研究工作陷入困境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符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個符號看起來像個小“十”字,它在甲骨片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

羅振玉和王國維還發現在這個字的後麵還有另外幾個頻繁出現的文字,它們的外形相對比較好辨識,就是天幹表中的乙丙丁。如果這三個字真的是乙丙丁,那麼作為天幹之首的“甲”字又在哪裏呢?羅振玉認為,那個看起來像個“十”字形的符號也許就是天幹中的“甲”字,不過那時候,“甲”

是沒有方框的。當然這隻是一個設想,當他們繼續串聯甲乙丙丁之後的文字時,羅振玉和王國維茅塞頓開,原來,這甲骨之上的圖案正是古老的紀年曆——天幹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幹表的發現為破譯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之後,他們又陸續解讀出甲骨上的一些名字,它們是:大乙、外丙、祖乙、武丁、帝辛等等,每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天幹。

這些名字與《史記》中記載的商王們的名字不謀而合。

這些甲骨無疑是中國曆史上最了不起的史料之一,它們證實了《史記》

中描繪的商朝並不是一個神話傳說,它真實地存在過。年,羅振玉謝絕了一切賓客,他足不出戶奮筆疾書,寫成了《殷墟書契考釋》一書,這部書為熱愛中國文字的人開啟了甲骨文識字的探索旅程。

m.pi.co(楊州書團http://www.yzyouth.com)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