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字在網絡上已經流行了好幾年,新新人類大概沒有不認識它的,就是“囧”。它長得很幽默,您看啊,外麵的大方框就像是人的大腦袋,裏麵的“八”相當於一對耷拉著的眉毛,“口”呢代表張開的大嘴,這是一張典型的苦瓜臉。這個字念“jong”,跟“窘迫”的“窘”一個讀音。
聰明的網民們從它的外形和讀音中引申出了它的含義,就是指一個人無可奈何、愁眉苦臉時的表情。有一段時間,“囧”成為大受追捧的網絡牛字,有人開了“囧”字奶茶店,生意火爆;李寧公司還推出了“囧”字運動鞋,賣到脫銷。“囧”,這個看似很潮很另類的字其實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曆史了。
我們來看看甲骨文中的“囧”字。它的形狀像一扇玲瓏的窗戶,日光或是月光從窗戶外投射進來,因此引申為“光明”。支持這種說法的人很多,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有人說這是儲存糧食的倉廩,有人說這代表祭祀,還有人說這是個地名。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我們已經無法確知它當初的意思了,但是從它的字體演變中仍可以看到它走過的漫長曆史。
雖然說今天風行網絡的“囧”字跟它的原始意義已經沒有任何關聯,但多虧了網民富有創意的挖掘,不然“囧”這個古老的漢字可能就永遠死去了。像“囧”
這樣借屍還魂的字還有不少,比如“槑”,也是個時髦的網絡字。
它由兩個呆組成,所以在網絡語言裏用來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當然,它不讀呆呆,而讀,就是“梅花”的“梅”
的另外一種寫法。還有這個字“烎”,它原來意思代表光明,但是由於很久無人使用,也逐漸從我們的生活中消退了。然而隨著網絡遊戲的興起,這個已經奄奄一息的字突然間又精神抖擻起來。從字形來看,它由“開”、“火”兩部分組成,所以在遊戲中就表示“遇強則強,鬥誌昂揚,你越厲害我越要找你挑戰”。
隨著古老文字被網絡達人們不斷開采出來並賦予新意,人們不禁感歎:古人創造的漢字,居然如此華麗而且彪悍。可是能夠死而複生的字畢竟隻是少數,還有很多字可能永遠地消失了。我手中的這本書是東漢時期的學者許慎編寫的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其中和“馬”有關的字有好幾十個。
比如“馵”,這是一種後左腳是白色的馬;“駓”,這是一種毛色黃白相雜的馬;“駰”,是淺黑雜白的馬;“騏”,是青黑色,紋路像棋盤的馬。
古時候,馬是主要的交通和軍事工具,所以人們為這些毛色各異的馬創造了許多字,可馬的用途隨著社會進步逐漸消失,而跟馬有關的字也就一個個死去了。
文字隨著習俗的消亡而死去,它們不會反抗。但我們難免還是會遺憾,因為一個字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種形態,還有凝結在形態中的曆史和思維。
我們保護文字,不是為了文字,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很讚成唐諾先生在《文字的故事》中的觀點,他說,環保的人愛說“我們隻有一個地球”,好像地球很脆弱很可憐似的,其實即便遇到惡劣的環境,會先毀滅的一定是人類,而不是地球。所以“真正需要努力去保護的,絕不是地球,而是我們自己;同樣的,真正需要努力保護的,絕不是文字,同樣隻是我們自己——我們脆弱的生命,還有,脆弱的智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