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難得永恒興盛,隨時都有可能遭受意外的突變。危機管理,即企業為應付各種意外、突變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訓練等過程,其目的在於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根據危機的發展過程,通常可將危機管理分為兩大部分,即危機前的預測預防管理和危機後的應急善後管理。從危機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來看,前者比後者更為重要。

遇到突發事件的隨機應變,靠的是機智、靈敏,但它依托的是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熟練的專業知識。因此,企業應注意平日專業培訓,加強學習和經驗交流,提高員工應變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企業花更大的精力去做好危機的預測、預防管理,這才是企業取得主動的關鍵。

四、跨文化管理——管理文化的升華

經濟活動與管理活動,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必然受人們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行為準則、社會習俗的影響,所以管理也是文化。管理活動與不同的文化相結合,形成不同的管理哲學和管理風格。例如,美國式的管理強調個人價值,強調嚴格的製度、理性的決策技術和追求最大利潤等等,而日本式管理則強調和諧的人際關係,上下協商的決策體製,員工對組織的忠誠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等。

顯然,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的特色,源於不同的文化,而我國的企業管理也就必須建立在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文化,並溶入世界優秀的管理文化。把自己納入到全球化經濟中去,在管理文化上取長補短,相互融合,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就是新世紀的跨文化戰略。

五、全球戰略——決勝未來的關鍵

隨著當今全球化經濟進程的推進,每個企業實際上都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國際競爭,受到全球化經濟的衝擊。為此,各跨國公司開始製定全球競爭戰略,從全球戰略的高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

第一,麵向全球開發與資源配置。在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開發、配置上,開始從國內為主逐步轉向全球範圍內的統籌考慮、策劃和合理配置。

第二,跨國公司開始積極開展建立國際協調型研究開發機構,提高綜合技術競爭力。

第三,建立國際分工協作的高效生產體製。跨國公司正在改變國內生產為主、海外生產為輔的傳統經營方式,力求建立起合理的國際分工協作的全球範圍的高效生產體係。

第四,加強完善國際營銷網絡。跨國公司通過啟用當地銷售人才或加強培訓的方式,大力培養熟悉當地文化特點和消費習慣的營銷人才,完善國際網絡,加強市場營銷與研究開發的聯係,依據市場需求信息,研製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六、彈性係統——企業永葆活力的源泉

為適應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企業組織具有更大的彈性,並提高組織整體的綜合效能。過去以分工為基礎的職能部門製,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專業水平,但也帶來部門間相互割裂、難以協調配合的弊端。由於各項管理活動相互交織的經營環境的日益複雜化,任何要害環節的活動,都需要各類專業人員的配合與協調。所以,必須突破部門分工的嚴格界限,為實現某一特定的目標和任務,實現職能的重新組合,建立跨職能跨部門的機動團體,增強企業的活力、效能與係統整合力。

七、無為而治——管理的最高境界

無為而治,並非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進入更高的層次和更高的境界。傳統的管理模式,具體的表現為管製、監控、指標、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未來社會,員工的知識更加豐富,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以此為基礎,必須把管理推向新的境界。

第一,全員管理將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決策者和參與者,也都是決策的執行者。

第二,以人為本。順應人性,尊重人格,將會大大激發員工的主動精神,不再是被動地在規定製度束縛下工作,自覺自願地完成自己應當做的事情。

第三,順時應勢。順應社會經濟運行的自然法則,塑造更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機製,必將大大增強企業的自我調節功能,保證企業協調、有序、高效的運行。

管理達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領導者擺脫日常管理事務,麵對未來,縱觀世界,審時度勢,謀劃企業長遠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