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纖維藝術的概念(1 / 1)

學習目標 使學生了解纖維藝術的概念及種類,全麵了解世界纖維藝術概況和古今中外著名的纖維藝術作品,為後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一種基本的編織技藝——戈貝蘭(高比林),在此基礎上逐漸掌握多種中外纖維藝術中的編織技法,並對中外纖維藝術的發展脈絡和成就有清晰的了解。

實踐項目 通過市場采購、收集、分析、對比,掌握纖維藝術設計所用材料的各種特性。

在教師的指導下購置並熟悉纖維藝術設計與製作所需的工具及其具體用法。

“偉大的藝術以謙遜的方式存在。”

——勒·柯布西耶

纖維藝術(fiber art)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這個名詞代表著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對傳統染織藝術和裝飾藝術形式的革新。

有些人對“纖維藝術”這一名詞很疑惑:“它到底是什麼呢?織毛衣嗎?織地毯啊?刺繡嗎?編籃子嗎?……”是又都不是。著名纖維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是這樣定義其概念的:纖維是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材料之一,大致可分為天然動、植物纖維(絲、毛、棉、麻等)與人工合成纖維兩大類。而所謂纖維藝術,即藝術家利用這些與人類關係最密切、最具親和力的材料,以編織、環結、纏繞、縫綴等製作手法來塑造平麵、立體的空間裝置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纖維藝術既創造物質形態,又表達精神內涵,它的範疇極其寬泛,傳統樣式的平麵織物如壁毯、現代樣式的立體織物如軟雕塑以及在現代建築空間中運用各種纖維材料表達藝術觀念的裝置藝術作品均可列入其中,它們均在視覺與觸覺、形式與內容等方麵不斷地給觀者以全新的審美體驗。這個概念既完整地說明了纖維藝術在材質方麵的要求,又表達了它在創作形式上的靈活性,不拘泥於傳統的平麵形式;既表現了纖維藝術的悠久曆史和傳統形式,又包含了纖維藝術的現代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