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的花語為“純潔”,其花名就是為了紀念聖母瑪利亞。聖母自古以來就被基督教視為清純的象征,因此它的花語就是純潔。也是上帝聖父與基督教的象征,還是品德高潔的聖徒,特別是聖女的象征。法國卡佩王朝為求聖母保佑,亦采用百合花為其王徽。下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各種百合的花語。
香水百合花:純潔、婚禮的祝福、高貴
白色百合花:純潔、莊嚴、心心相印
葵百合:勝利、榮譽、富貴
姬百合:財富、榮譽、清純、高雅
狐尾百合:尊貴、欣欣向榮、傑出
玉米百合:執著的愛、勇敢
編笠百合:表現才能、威嚴、傑出
聖誕百合:喜洋洋、慶祝、真情
另外百合花還具有“百年好合”的含意,是眾人深深的祝福。受到這種花的祝福的人具有清純天真的性格,集眾人寵愛於一身。不過光憑這一點並不能平靜度過一生,必須具備自製力,抵抗外界的誘惑,才能保持不被汙染的純。還帶有浪漫的感覺,也被情侶們深深的喜愛。
百合花的食用藥用價值
百合花不僅讓人賞心悅目,它在餐桌上也深受人們的喜歡。其中有一道名菜為西芹炒百合,它具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於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另外百合有較高的營養成分,而且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醫引用,曆代《本草》中有詳盡的記述。中醫認為: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之功能,能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虛煩、驚悸、神誌恍惚、腳氣浮腫等症,常用的百合藥膳方有蜜煎百合、百合香米粥、百合黨參豬肺湯、百合雞子湯、百合煨肉等;臨床常用的方劑有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百合滑不散、百合幹粉、新鮮百合汁等。不過,大家要非常注意,百合雖然是很好的滋補品,但其性甘寒質潤,所以有風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虛弱、寒濕久滯,腎陽衰退者要忌用。
百合花的食療作用
百合花性微寒平,味甘微苦;入肺經;
具有潤肺,清火,安神的功效;
主治咳嗽,眩暈,夜寐不安,天皰濕瘡。
警告
部分百合花是有毒性的,如果要作為藥用,一定要遵從醫囑主方能使用。
牡丹花
牡丹花
牡丹寓意“富貴”,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牡丹花主要用於觀賞之用,它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的牡丹最富盛名。
牡丹與芍藥的花型、葉片非常相似,但並不屬於一種木本。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藥是蓄根草本,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藥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藥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藥是同一個詞。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厭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陰,亦不耐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一般在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根係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老莖呈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複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複色,有單瓣、複瓣、重瓣和台閣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其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麵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麵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豔,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複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子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子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從野生花木變為家種花木後,由於環境條件變化和人工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就連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麵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由於品種的不同,牡丹的株型也各有不同。其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如果按形狀來分的話,可以分為五大類。
1.直立型
從字麵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一型的枝條是直而挺拔並且有一定的高度。其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度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都屬於此類。
2.疏散型
這類枝條較多並且非常疏散,多以彎曲的形態向四周伸展。其株的幅度大於株的高度,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臥墨池”等
3.開張型
這類枝條生長健壯挺拔,但並非直挺向上而向四周斜伸開張,其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此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這類枝條分布的非常緊湊並且短小,生長的速度也較為緩慢。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幹型
這種類型,一般都是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它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上述的所有類型中,由於品種的不同,也會出見高矮、直立度、斜伸度的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所以品種的不同不與花枝的形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根
牡丹根係比較發達,有很多深根形的肉質的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分和水分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分別是:
1.直根型
這種類型的根的非常深,四年以上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其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麵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這類的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藥用栽培。
3.中間型
這類根條稀度與密度適中,沒有明顯主根,有很多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麵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是被外麵的6~8枚鱗片所包圍,稱為“鱗芽”,牡丹主要是以鱗芽過冬的。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可以抽枝、長葉、開花,為混合芽。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會自行幹枯回縮一段。生在幹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隻能抽枝長葉,多數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蘖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不同品種的牡丹芽,就會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顏色,形態百出,各有特征。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肥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與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從芽的形狀和顏色上來識別牡丹的品種是非常困難的。要想知道牡丹的品種,了解鱗芽的特性就需靠通過長期的、耐心的、細致的觀察。
四、分枝
根據當年的枝上節間的長短不同以及生芽數和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牡丹的分枝也有明顯的不同,其分支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單枝型
如果新生枝的節間較長,著生芽較少並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如果新生枝的節間較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紅”、“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這種葉型全葉較大並且呈圓形,其長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寬在25厘米以上。小葉多呈寬卵形和卵型,圓純而肥厚,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麵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這種型的全葉大小與上述葉型的大小相同。不過,些型的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淩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這種葉型全葉較小,長度大約20~30厘米左右。其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這種葉型的全葉大小上麵的葉型大小相同。不過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並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這種葉型的全葉大小屬於中等,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除了以上幾種葉型外還有種特殊的葉形。比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隻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複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麵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麵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牡丹的品種重多,因此,也種各種多樣的葉型。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可以說是形態多樣。它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麵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裏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的花形較大,顏色非常豔麗,其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征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繡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繡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從這種分類的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牡丹花的各種形態。
八、果實種子
牡丹單瓣花的果實種子為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子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子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子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幹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子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另外千瓣花類的牡丹不結果和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