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二阿訇(3)(1 / 2)

寺建成了,條件好了,由於種種原因,個別坊民對二阿訇的意見也尖銳起來,有人甚至同他當麵爭執。開始時,他全當沒有聽到,並予理睬,可後來聽了幾位老友勸說,為著維護哲瑪提團結的大局,主動辭了學。

從黑甲山辭學回到家不幾天,烏魯木齊縣板房溝和水西溝有埋體,請二阿訇去參加殯禮。兩三天後回到家,米泉東宮村一位人稱“胡子爸爸”的老人在等他。“胡子爸爸”是東宮清真寺的理事長,說他們寺裏的阿訇辭學了,聽到二阿訇在家閑著,就來聘請。他們一塊來了三人,另兩位等不住已經回去了,他住在這裏專門等候。師娘已經表態同意了,就等他給句話。二阿訇一聽,這還怎麼推辭,隻好點頭應允。

來到東宮,才知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這裏的坊民都是寧夏人,但分為海原和固原兩派。固原阿訇叫馬韓成,海原阿訇叫馬良盛。馬良盛爾林略勝一籌,但脾氣不好;馬韓成雖然爾林稍遜,但為人溫和。馬良盛開了多年學,得罪了一些固原坊民,不得已辭學;固原坊民推薦馬韓成接任,海原人不同意。這樣鬧了將近3年,寺裏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伊瑪目。米泉宗教局協調了幾次,沒有成功。最後從塔城請來頗有名氣的寧夏尕路阿訇和韓阿訇,經過反複勸解,最後才達成共識:讓兩個馬阿訇推薦一個外地阿訇來東宮開學。兩馬一致同意烏魯木齊的二阿訇。雖然伊瑪目問題解決了,但雙方坊民的感情並不融洽,如果稍稍處理不當,還會出現新的矛盾。“胡子爸爸”擔心一些人找新來的伊瑪目的麻煩,就勸二阿訇:“你心直口快,但現在要先忍著,一兩個月以後你再把硬弓拉開。”

寺裏沒有滿拉,也就不開夥食,阿訇在坊民家吃飯。“胡子爸爸”征求二阿訇意見,看你願意到哪家吃,寺裏就給哪家貼補生活費。二阿訇說,一家一天,我輪流吃吧。他心裏想的是,到各家吃飯剛好認識認識哈宛體,也順便聽聽他們對哲瑪提矛盾的看法,一舉兩得啊。

吃到那家,他就到那家了解情況。主人述說時,他並不表態,至多講講穆民沒有隔夜之仇的道理,寬慰寬慰對方。八九十家坊民,一圈轉下來,時間過去了將近3個月,矛盾和由來和誰是誰非他心裏有了數。

第四個月開始,他的主麻臥爾茲開始專題講穆民的團結問題。他講述聖人時代麥加人由勢不兩立的仇敵成為穆斯林教胞的故事,指出《古蘭經》對此有明確的記載:“你們當銘記安拉所賜你們的恩典,當時,你們原是仇敵,而安拉聯合你們的心,你們借他的恩典才變成教胞;你們原是在一個火坑的邊緣上的,是安拉使你們脫離那個火坑。”現在,我們大家都信安拉,信聖人,信一個經典,都認為自己是穆民,難道反過來要進入火炕?咱們這個哲瑪提的人,差不多都是解放後陸陸續續從口裏來的,人家叫我們“盲流”。想當初為啥來口外?還不是生活過不下去,到這裏活命來了!現在落了戶口,有了田地,吃飯不愁了,教門的政策寬了,應該感讚安拉,多做善功,可是現在反倒忘掉白倆,相互仇恨,這是遵的哪個呼昆,走的哪條道路?我們每天做乃瑪孜為啥?我們穆民的品行到哪裏去了?他連續講了三個主麻,大殿裏的空位越來越少,外麵互相說色倆目的人越來越多。

過了些日子,馬韓成被昌吉一個地方請去當阿訇,莊子裏剩下馬良盛。哈宛體請阿訇,二阿訇就要求主人家把馬良盛也請上,一塊吃飯,一塊談心。後來,羊毛工搬阿訇,二阿訇和哈宛體一起,又高高興興為馬良盛送行。

第二年冬,滴三泉莊子的人來搬請二阿訇到他們清真寺任教。東宮的坊民多數不答應。理事會的人讓二阿訇自己決定,他說:“那邊喜歡我來搬請,這裏喜歡我在挽留,都是看得起我。但是阿訇開學,第一年是麥哈白提——喜愛,第二年是如呼塞提——湊合,第三年是克拉麥提——憎惡。我在這裏再開一年,三年滿了,如果滴三泉還沒有好阿訇,我就去盡點義務。”

3年還沒滿,滴三泉就又來邀請,二阿訇不能失約,東宮的哈宛體也隻有隆重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