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月球環軸自轉與繞地球公轉的周期都是二十七點三天,所以它總是以同一個麵對著地球。對著地球的一麵稱為正麵,背著地球的一麵稱為背麵。地球上的人隻能看到月球的正麵——月貌的59%,背麵如何,人們看不到。
一九五九年十月,前蘇聯的“月球三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背麵的第一批照片,從此人類開始了解月背麵的概貌。
隨著觀測的不斷深入,月背麵與月正麵的差異也就更充分地暴露在地球人的麵前了,其主要差異是:
(一)月球上共有三十來個“海洋”,以及一些“湖”、“沼”、“灣”等,卻有90%以上在正麵,約占正麵半球麵積的二分之一;而且背麵隻有兩個完整“海”,僅占月背麵半球麵積的10%還不到,其中90%以上是以同心圓結構分布著的山地,而且其凹凸不平為正麵所沒有。
(二)月球的最長半徑和最短半徑均在背麵。
(三)月瘤(又稱月質量瘤)都集中在正麵。
(四)月球上有些地方的重力分布小於正常值,而月瘤所在的正異常區和重力偏小的反異常區都在正麵。
造成月背麵與月正麵差異的原因,科學界有不同見解。一是因為地球運轉到太陽與月球之間時,月球上發生日全食,使月正麵發生溫差驟變而造成的。一是因為地球吸引月球發生像潮落一樣的現象,即所謂的“固體潮”而造成的。但這些解釋都難令人信服,真正原因還未找到,還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