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互惠互利:通向成功的雙贏策略(2 / 3)

總而言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不過,人在自己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狀況,其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這種贏又有何意義?

4.互助互利,幫助別人就是方便自己

一個人的成功,是與別人的幫助分不開的。當別人在前進的途中遇到艱難險阻,你伸手來幫人一把,那麼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也自然會幫助你。

幫助別人就是方便自己。我們請看下麵一個例子:

蘇秦與張儀本是要好的同窗,蘇秦深知張儀的學問在自己之上,可是,蘇秦因機遇好卻先成功了,做了六國的宰相,張儀則依然落魄,來投靠蘇秦。

誰知,張儀一到蘇秦府上,竟遭到蘇秦刻薄的奚落,張儀難抑胸中的憤懣,於是決心隻身赴秦,自找出路。

蘇秦暗中派人沿途照料,供給張儀之所需,直到張儀出任秦相,才明白蘇秦當初的用意,張儀感激不盡。

蘇秦之所以用這種辦法,是為了不讓張儀依賴自己,從而埋沒了他的才幹。這在當時特定的曆史條件下,可謂用心良苦,蘇秦不愧為一位成全朋友的智慧之士。

《論語·顏淵》裏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成人之美,就是幫助別人實現他的願望。

《西廂記》裏的紅娘同情張生與鶯鶯的愛戀,事發遭難,仍仗義執言,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水滸傳》裏的武鬆,不平於蔣門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俠仗義,挺身而出,“醉打蔣門神”,奪回快活林。這些古代的故事,都可算得上是成人之美的義舉。

有些聰明人很巧妙地運用了這個技巧,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場合中,自己吃些小虧,作些讓步,送個人情給對方,使他人一輩子記住這份人情,最後還有可能因此而獲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姚崇是唐玄宗時期有名的宰相,權傾當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後,與一位叫張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師門下繼續深造,以期將來能考中進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師要姚崇與張宗全就某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兩天之後他要考核。這兩位學生都精心作了準備,將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來。事有湊巧,姚崇與張宗全所寫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且觀點也相當一致,這如何不使老師為之惱火?沒想到自己門下兩位最得意的門生敢剽竊他人作品,這如何了得?

看到這種情況,姚崇據理力爭,聲明文章絕非剽竊。而張宗全作品也非剽竊他人,但為了平息老師的怒火,就對老師說:

“這實屬學生不該,前兩天與姚崇兄弟論及此題,姚兄高談闊論,學生深感佩服,遂引以為論。”

老師聽到這番話,也知錯怪了兩位學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後姚崇心裏為此深感佩服,為張宗全的廣闊胸襟所感動。姚崇當了宰相以後,遂向唐玄宗推薦此人,唐玄宗在親自考核張宗全的才華之後,深以為信,便封了他一個正三品官銜,專職外藩事務。

可見,成人之美的作用是多麼的巨大!

人們經常會受到來自朋友、親戚、同學或同事的求助,這就需要你騰出時間,需要你分出心思和精力去應付它。

如果應承這類份外之事,勢必影響自己的工作,你可能會覺得不愉快。如果拒絕給予他們幫助,你也會感到心裏不安,甚至還可能遭到誤解,受到無謂的攻擊。

其實,在應承和拒絕兩難之際,簡單地分析一下就可以作出正確的選擇。

別人對你的求助,表麵上占去了你的時間,但從長遠著想,它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間接的作用,在你以後有難時能得到別人的鼎力相助。況且,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或許能夠感覺到成人之美的快樂。

幫助了別人的效應也許一時還不能明顯地感覺到,但你經常與人方便,日積月累,感情儲蓄越來越多,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越來越廣,你處世行事就定將四通八達。

5.相互借光,往往能成就雙方的事業

許多人利用相互借光來求得別人的幫助,當自己給他人以幫助時,就順勢提出自己對他人的請求,這樣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往往能成就雙方的事業。

生活中,我們請人幫個小忙,習慣說勞駕、借光。那麼,辦事和借光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借光”就說明了求助也就意味著互利。

從前,有個勤勞的孩子,因家裏太窮買不起燈油,夜晚無法看書。村裏有個大房子裏有燈光,那裏有許多婦女紡線。她便請求幫助,借點光亮。為了讓人家歡迎她去,她說,你們給我方便,我也要給大家做點好事,每天晚上我來打掃房間。於是,他就這樣每天晚上利用別人紡線的燈光讀書了。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是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例如,你請某人來幫助粉刷裝修住房,說好幹半天,他可能幹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為你辦理開辦什麼公司的手續,他也許隻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具體的手續還要你自己去四處奔波……遇到這類情況,千萬不可埋怨,不可責怪對方說話不算數。你感謝對方一小時,下回他可能會幫忙兩小時,你感謝人家為你辦手續探明了路線,下回他也許會一幫到底。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

在生活中會常遇見這樣的事: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自己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銷了。

從前,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

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了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完事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

郭解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作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在記取人們是如何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

總之,為人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第一,不要讓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許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為人幫忙時要高高興興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

總之,隻有幫助他人之後才為自己借光提供了便利。日後,有求於他人時,他人才會盡力而為。

6.你替對方著想,對方也會替你著想

應酬不是單一的,它是具有雙向性的。一廂情願的應酬總會令人感到疲倦,隻有你替對方著想對方才會替你著想。

推銷員可說是此道中的高手。

優秀的銷售人員懂得首先應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和顧客建立一種信任和親切的氣氛,他們所用的方法叫“親近語言”。這種方法可作為一種暗示手段,告訴顧客:我和你一樣。我們意氣相投,你可對我深信不疑。

試比較以下兩種推銷方式:

A:“太太,要洗發水嗎?這種牌子是最新產品,不僅能洗發護發,還能去頭屑。買瓶試試吧。”

“我家已有很多牌子的洗發水,都說能去頭屑,可我的頭屑還是挺多。”

“這種產品采用最新配方,是當今最流行的,你要是買一瓶,肯定管用。”

“我以前買洗發水,他們可都這麼說。”

B:“太太,你在看洗發水,是嗎?”

“對。我的頭屑多,用了很多牌子洗發水都不管用。”

“是啊,頭屑多確實挺麻煩。我太太頭屑也挺多,我正讓她用這種新牌子的洗發水。”

“是嗎?效果怎樣?”

“我看她的頭屑確實少多了。你看這牌子的配方的確與眾不同,你要買瓶試試,也許有效。”

前一種推銷方式忽略了和顧客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自然就難以取得顧客的信任。而後一種推銷方式卻不大相同,自始至終都使顧客覺得親切可信。重視她的需求,當然在提出購買建議時,會水到渠成。

應酬學上有一條要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非常可歎,這個社會上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究竟不多,因為人人怕吃虧的心理使然。

那個被稱為辯證法的始祖,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是通過了應酬而教育他的弟子的。他說:“好的應酬學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任何時候,忘記了這個原則,就會由早到晚都不開心。而且這種不愉快,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

現在讓我們來把“站在對方的立場”改為“替他人著想”。其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相信大家都有同感,不是對這個應酬原則沒有了解,而是當你麵臨實行時你可能很快會把它忽略。

所以,我們在求人辦事時就要常常有意識地運用它,讓它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麵。

當你“替他人著想”時,你的應酬方式已發生了改變,長久下去,你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諾瑞絲是一位鋼琴教師。她述說了她怎樣處理鋼琴教師和十幾歲女孩常常會發生的一些問題。貝貝蒂留著特長的指甲。任何人要知道彈好鋼琴,留了長指甲就會有妨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