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共伯姬和(2 / 2)

共和十三年(辛未,前830),西周大旱。杞武公在雍丘(今河南開封市杞縣)去世。杞武公姓姒,是夏王姒禹的後裔。周武王時封禹的後代東樓公於杞,都於雍丘,傳五世至杞武公。杞武公在位四十七年(前876—前830),傳位於兒子杞敬公(前830—前807)。

共和十三年(壬申,前829),西周大旱。西周連年大旱,糧食歉收,饑民遍地,謠言四起,百姓十分恐慌。

共和十四年(癸酉,前828),西周仍大旱。西周到處傳言說共伯姬和居王位,激怒了上天,故此連年大旱,一些諸侯聯名上書,請求共伯姬和還位給周王室。而就在這時汾水流域傳來消息,說周厲王病逝於彘邑。這時朝中有的大臣為了討好共伯姬和,勸他正位為王,正式行天子之責。但遭到周定公和召康公等眾多老臣的反對。他們說,周厲王雖然死了,可是太子姬靜還在,如今年已長成,而且德才兼備,完全可以即王位號令天下。共伯姬和是聰明人,得知太子姬靜尚在人間,立刻迎請他臨朝即位,自己下殿稱臣。於是太子姬靜即王位,號宣王。

同年,楚侯羋熊嚴病逝於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東南),在位十年(前837—前828),傳位於兒子羋熊霜(前828—前822)。

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共伯姬和率族人回到自己的封地。宣王十五年(戊子,前813),衛釐侯病逝於朝歌都城,太子姬餘即侯位,國人乘機叛亂殺死了太子姬餘,朝歌城大亂。共伯姬和率兵平定叛亂,被擁立為衛侯,號衛武公。衛武公在位執政五十五年(前812—前758)。深受衛國人愛戴。

共伯姬和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學者。傳說《詩經,大雅》中的詩《抑》就是他親筆撰寫。全詩485字,詳細地總結了周厲王失國的教訓和國君治理國家的一些政治主張,是一篇極富文彩和哲理的佳作。

姬和幼年習武,後來每日堅持練功,經年不斷,據說他95歲時身體依然十分健壯,處事依然恭敬謹慎,為世人所稱道。

姬和病逝於周平王十三年(癸未,前758),享年一百零三歲。死後葬地不詳,尊號共伯、衛武公。

…………………………………………………………………………………………………

共伯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幹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841(庚申)…………元年……

前840(辛酉)…………二年……

前839(壬戌)…………三年……

前838(癸亥)…………四年……

前837(甲子)…………五年……

前836(乙醜)…………六年……

前835(丙寅)…………七年……

前834(丁卯)…………八年……

前833(戊辰)…………九年……

前832(己巳)…………十年……

前831(庚午)…………十一年……

前830(辛未)…………十二年……

前829(壬申)…………十三年……

前828(癸酉)…………十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