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起訖:公元前886—前878年。
生卒年:公元前915—前878年。
出生地: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立都:槐裏(即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
年號:周夷王元年(丙子,前885)。
———————————————————————————————————————
周夷王姬燮,姓姬,名燮。中國王族分封時代西周王朝的九任王。姬燮的祖父是周共王姬伊扈,父親是周懿王姬堅,周孝王姬辟方是他的叔祖。
姬燮生於周共王八年(丙午,前915),是周懿王的庶長子,因為不被父王所愛,父王死後便由叔祖姬辟方繼承了王位。好在他是個性情豁達的人,對此事並不在意,仍和大臣們正常來往,一些大臣認為他心胸寬闊,是個能幹大事的人,反而對他高看了一眼,等到公元前886年孝五姬辟方去世,諸侯和大臣又都擁立姬燮為王。
姬燮即位後,號周夷王,仍立都於槐裏(即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
夷王元年(丙子,前885),周天子下堂會見諸侯,覲見之禮廢。
姬燮是一位思想比較開放的帝王,他不拘泥於古訓,敢於打破祖宗的規矩,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按照先朝慣例,新王即位各諸侯國的國君都要入朝覲見。覲見時,天子坐在殿堂上接受諸侯的朝拜,最多隻能站起來說聲請起。可是周夷王卻不尊舊禮,竟然走下殿堂與諸侯相見,使群臣大感驚訝。他卻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君與臣都是一樣的人,相互平等才更顯得親熱。”
西周曆代所嚴格執行的朝覲之禮就這樣輕輕鬆鬆地被周夷王給破壞了。
夷王二年(丁醜,前884),蜀國(今四川西部)與呂國(今河南南陽市西)派使臣入朝進獻瓊玉。周夷王姬燮竟然在黃河邊上接待兩國的使臣,而且與兩國使臣共同使用介國(今山東膠州市西南)所獻介圭,這嚴重違背了西周的禮製。周禮規定,隻有天子與諸侯才有資格使用玉圭。一名普通的使臣怎麼可以使用王者的玉圭呢?
可見,周夷王完全沒把祖宗的規矩當回事。
夷王三年(戊寅,前883)春,周夷王在國都槐裏召開諸侯大會。齊哀公薑不辰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到會,到會後又公開頂撞夷王。周夷王十分惱怒,認為他目無君王,圖謀不軌,下令在朝門外架起油鍋,當著天下諸侯的麵,將齊哀公薑不辰投入油鍋烹死。嚇得諸侯們心驚膽顫,目瞪口呆。周夷王烹死齊哀公後,宣布立齊哀公的弟弟薑靜為齊侯,就是後來的齊胡公。可見姬燮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和尊嚴,對那些藐視他的諸侯和大臣予以堅決的鎮壓,絕不手軟。
夷王六年(辛巳,前880),周夷王率從人前往社林(又稱桂林、杜林、徒林,在今陝西寶雞市麟遊縣西北杜水發源處)畋獵,獵獲了一頭犀牛。
夷王七年(壬午,前879),周夷王命虢公率六師討伐太原之戎。
周夷王姬燮離經叛道的種種行為,使一些守舊的大臣對他十分不滿,他們采用陽奉陰違的手段,明裏支持姬燮,暗地裏卻散布謠言攻擊他,使他惡名遠揚。這些謠言不僅傳遍了諸侯國,也傳到了邊遠的夷族方國,使他們對周夷王產生敵對情緒,公開叛離周王朝。最先叛變的是太原之戎(西戎的一支,在今寧夏固原市北部),他們拒絕入朝覲見周天子,並停止了向西周王朝納貢。周夷王十分惱怒,立刻命虢公率六師征伐,一直攻打到俞泉(地名,今址不詳),繳獲良馬千餘匹。但是這並沒有製止各國的反叛,很快又有南方的庸國(古國名,今湖北十堰市房縣西)和楊越(古國名,今江蘇楊州市)相繼叛周。周王朝軍力疲憊無力征伐,姬燮便遣使往楚國命楚侯羋熊渠出兵平叛,並聲明所有繳獲的一切物資和土地均歸楚侯所有。羋熊渠素有稱霸野心,周王之命真是天賜良機。於是挑選國中精兵一萬五千人,從國都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東南)出發,揮師北上,滅掉庸國後,又一路東征,一直攻打到鄂邑(今湖北武漢市)。羋熊渠奪取鄂邑後,幾乎占據了今整個湖北省,勢力已經十分強大,便自稱楚王,與西周王朝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