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起訖:公元前900—前892年。
生卒年:公元前937—前892年。
出生地:南鄭王宮(今陝西漢中市)。
立都: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遷都:槐裏(即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
年號:周懿王元年(壬戌,前899)。
———————————————————————————————————————
周懿王姬堅,姓姬,名堅,又作艱。中國王族分封時代西周王朝七任王。姬堅的祖父是周穆王姬滿,父親是周恭王姬伊扈。
姬堅生於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時(已亥,前922)立為太子。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傳位於兒子姬堅,號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為周懿王元年。
《古本竹書紀年》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天再旦”是一種少有的奇異天象,就是天亮以後突然黑了,過了一段時間才再次亮起來。古人把天亮兩次稱作“天再旦”。實際上“天再旦”就是日出之前所發生的一次日食。根據我國天文工作者通過理論計算得知,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晨我國陝西境內曾發生一次日全食。當時的西周王都南鄭位於今陝西的漢中市,恰好能見到這次日食,所以古人便把這一奇異天象記錄了下來。
懿王二年(癸亥,前898),北方的狄人入侵西周的發祥地岐山(今陝西寶雞市岐山縣東北)。這些狄人稱作嚴狁(古族名、國史,在今山西太行以西至陝西寶雞市隴縣一帶),十分凶猛猖狂,他們侵入西周境內,瘋狂搶劫周人的財物,還殺死了許多西周的百姓。邊關守軍出擊,反而被嚴狁軍隊擊敗,敵軍乘勝追殺西周軍,一直攻至岐山。岐山離王都南鄭直線距離不足二百千米,岐山的安危直接影響著王都。岐山守軍一一麵堅守關隘,一麵遣快馬接連向朝廷告急。懿王姬堅這才驚慌起來,急忙挑選國中精兵,同時征調各諸侯國軍隊聯合出兵,北征嚴狁,保衛岐山。懿王命虢公統帥六師討伐嚴狁,大軍進至鳳翔(今陝西寶雞市鳳翔縣)一帶,與嚴狁軍相遇,雙方展開激烈的戰鬥。經過數日交戰,嚴狁軍被擊敗,逃歸本國。西周軍在後追殺,迫使嚴狁人一直逃往太行山去了。
懿王三年(甲子,前897)受“天再旦”的影響,周懿王姬堅總覺得南鄭國都對自己不利,便決定將國遷到別處去。一些大臣建議遷回鎬京,但懿王卻不同意,他親自選定了鎬京西北的犬丘(今陝西鹹陽興平東南),他認為那裏地處岐山與鎬京之間,是最佳的建都之處。於是下令在全國征調工匠,采辦建築材料,擇日開工營建新都。
懿王四年(乙醜,前896)秋,犬丘的宮殿還沒有完全建造好,姬堅就迫不及待地下令遷都,“天再旦”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心頭,他感覺在南鄭多呆一天他就多一分危險。遷都後,他把犬丘改稱槐裏。
南鄭自周穆王二年(前975)開始立都,至今恰好八十年。從此它便結束了曾經有過的燦爛和輝煌。
懿王五年(丙寅,前895),魯曆公姬擢去世,在位執政三十七年。死後傳位於弟弟姬具,號魯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