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杳杳紫雲現,正德皇爺登金殿。
十二治官造監書,選出一部《烈女傳》。
四句題綱敘過,引出一部《雙燈記》故事,乃是大明正德年間,有兩部大臣,一位是家住常州府無錫縣南門內,姓趙名明,表字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喚蘭英小姐。一位是住無錫縣東門外,姓孫名宏,表字廣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名繼成,次名繼高。長子娶妻龍氏素真,是山東龍進士之女,次子未曾婚配。趙、孫兩家老爺一郡人氏,又同殿為臣,愛好結親,就將蘭英小姐許配繼高為妻,尚未迎娶。隻因劉瑾專權,二家老爺無心在朝奉君,遂各上辭王表章,帶職還家。
孫老爺為官清廉,家道隻可餬口。未及三年,孫老爺病故,家內又遭回祿之災,度日無資,陸續賣盡地土田園。大公子孫繼成就其餘資,上京赴考,拋下高堂老母、妻子龍氏素真、女兒愛姐,日久天長,家中度用堪堪已乏。二公子孫繼高見家內度日如年,艱難已甚,無奈不顧體麵,在大街賣水為生,餬口度日。
這一日趙明從王宅赴席而回,在大街正遇孫繼高擔水筲從旁邊過去。回到府中修書一封,差家人送至孫府,並衣服一身、白銀十兩。二公子不知是何事,稟明母親,拆書同觀。書中所言:請姑爺過府讀書,白銀五兩安家。母子心中大悅,立刻更換衣服,同趙府家人來至趙府。趙明聞報,迎出大廳。二公子行了大禮,翁婿談了些閑話,命人將二公子送在後花園內讀書。這且不表。
且言趙明歡歡喜喜來至內宅。原來王氏夫人早已故去,當時是繼配馬氏當家。見趙明入內,馬氏同帶來之子趙能將趙明接進內室,馬氏問道:“老爺滿麵歡喜,有何得意事?”趙明見問,就將請姑爺在家攻書言了一遍。馬氏聞言心中不悅,腹內度乎:“若留孫窮鬼在此,日後必將家業分去一半。”想到其間,開言說道:“老爺做事太不明白!”趙明問道:“何以見得?”馬氏說:“這窮鬼終日即在大街賣水,哪有大誌?窮的連立錐之地也無,真乃玷辱門庭!若依我之見,將此婚退了。多給他銀兩,令他別娶。如其不然,用酒將他灌醉,令吾兒趙能殺死丫鬟,賴他酒後行凶,送到當官問成死罪,有何不可?”趙明聞言,左思右想,心無主意,隻可依計而行。定於七月七夕行事。
到了初七晚,設下酒筵,請孫繼高飲酒過七夕。話不可煩絮,將孫繼高哄醉,扶入花園書齋,趙能在書齋門外把丫鬟殺死,將刀扔在屍旁,自去安眠。次日園丁報稟:“園中書齋外丫鬟被殺。”趙明聞報,假意吃驚,遂率領眾家丁,來至花園書房外驗看,遂說道:“園中並無別人,必是不長進孫繼高小奴才!因奸不允,殺死丫鬟滅口。此係人命,老夫不敢隱瞞。”命家人拿名帖,將孫繼高送縣,暗中送與知縣百兩黃金。贓官蔡英得了賄賂,立刻升公堂,將孫繼高屈打成招,問成酒後行凶,殺死丫鬟,問成死罪,定鐐收監。趙明命趙能進監,立逼孫繼高親筆寫退婚文約一紙。趙能將退婚之字拿回府來,交與趙明。
在客舍父子講說此事,不料被小姐使女李夢月聽了個真真切切。急急忙忙回到繡樓,將此事向蘭英小姐學說一遍。小姐聽畢,如站高樓失足,洋子江心崩舟一般,激伶伶打了一個寒戰,不由的撲簌簌滾下淚珠。心中暗說道:“爹爹作事太差!做此傷天害理之事!頭上有青天,離地三尺有神靈監察。你因女兒恐日後迎娶過門受苦,定計謀害我那未過門的夫君,代奴另尋豪富之家。豈知你這女兒知三從曉四德,心如鐵石。常言:‘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烈女焉能嫁二夫?”想到其間,啼哭不止。李夢月說:“姑娘少要悲慟。難道你哭一會子,孫公子就出了監牢獄不成?還是設法救公子出監才是。”蘭英說:“奴家此時心如刀攪,哪有主意?月姐,自從你兄妹離鄉在外,落在此處,你兄染病,姐在街巷求乞,為妹周濟你兄妹。後來你兄病愈,將你寄在我府,我以姐妹相待,姐姐就是我貼心之人。你與奴想一主意才是!”夢月說:“我有一個拙見:咱到前廳去見老爺,不可愁眉淚眼。壓下濁氣,現出笑容。隨著老爺心意行事,將退婚文約誆到手內,給他撕碎,再想救孫公子的主意。你看何如?”蘭英小姐聞言大悅,說:“事不宜遲,就此前去。”二人下了繡樓,竟奔前廳。
霎時來至前廳門外,隻聽裏邊父子講話。小姐停步,夢月一聲說道:“俺姑娘來了!”趙能聽說小姐到來,出離客廳徉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