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讓你的人際活躍起來,讓你的快樂充滿能量(3)(3 / 3)

1.不要將同事的缺點或不足作為玩笑的題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會有缺點,但任何人都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更不希望別人講述自己的缺點。因此,千萬不要拿同事的缺點或不足開玩笑。拿別人的不足開玩笑,一方麵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同時,如若對方比較敏感,還非常容易引起糾紛,影響同事之間的關係。

2.不要和異性同事開過分的玩笑

有時候,在辦公室裏同事之間開玩笑能夠很好地調節緊張的工作氣氛,異性之間恰當的玩笑也能縮近兩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切記一點,異性之間的玩笑不可開得太過分,尤其是不能在異性麵前說黃色笑話,因為這會降低你的人格,也會在異性的心目中留下你思想不健康的印象,而且這種印象在以後很長時間內都是無法改變的。

3.不要板著臉開玩笑

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者不笑,而觀眾卻笑得前仰後合。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都不是幽默大師,更無法達到幽默的最高境界,因此很難做到這一點。既然如此,你在開玩笑的時候就不要板著麵孔,以免被他人誤會。

4.不要經常開玩笑

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尺度,開玩笑也如此,因此,在工作的時候,偶爾開一個玩笑是恰當的,但是總是大大咧咧地開玩笑就不妥了。這會讓同事覺得你不夠莊重,同事們自然在以後不會特別尊重你;對領導而言,他們也會認為你不夠成熟、不踏實,這樣的人他們是不會信任的,至於委以重任,那就更不可能了。

5.不要將捉弄人當成玩笑

捉弄人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別人會認為你是惡意的。而且,事後也很難進行解釋。因此,捉弄別人絕不在開玩笑的範疇之內。你一旦這樣做了,輕者會傷及彼此間的感情,重者會危及你的飯碗。記住“禍從口出”這句話吧,否則你後悔莫及!

少用“我”,多用“我們”

“我們”這個詞可以製造彼此間的共同意識,拉近雙方的距離,對促進人際關係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項有名的實驗:選編三個小團體,並且分派三人飾演專製型、放任型、民主型的三位領導人,然後對這三個團體進行意識調查。

結果,民主型領導人所帶領的這個團體表現出了最強烈的同伴意識。而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這個團體中的成員大都使用“我們”一詞來說話。

經常聽演講的人,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演講者說“我們是否應該這樣”比“我這麼想”更能使你覺得和對方的距離接近。“我們”這個字眼,也就是要表現“你也參與其中”的意思,所以會令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參與意識,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種情形是“卷入效果”。

小孩子在玩耍時,經常會說“這是我的東西”或“我要這樣做”,這種說法是小孩子的自我顯示欲直接表現所造成的。但有時在成人世界中,也會出現如此說法,而這種人不僅無法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還可能在人際關係方麵受阻,甚至在自己所屬的團體中,形成被孤立的局麵。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樣是與人交談,有的說話方式會令對方反感,而有的說話方式卻會令對方不由自主地產生妥協之心。

事實上,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對方說“我”、“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後一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團結意識。

在開口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細節,多說“我們”。

“我”在英文裏是最小的字母,千萬別把它變成你語彙中最大的字。正如享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厭煩的行為時說的那樣:“一個滿嘴‘我’的人,一個獨占‘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因此,會說話的人,在語言傳播中,總會避開“我”字,而用“我們”開頭。下麵的這些細節是你必須要注意的:

1.少用“我”字,盡量省略主語

比如:“我對我們公司的員工做了一次調查統計,(我)發現有四成的員工對公司有不滿情緒,(我認為)這些不滿情緒來自於獎金的分配不公,(我建議)是不是可以……”

第一句用了“我”,便讓主語十分明確,那麼後麵幾句中的“我”不妨通通省去。如此一來,句子的意思表達絲毫不受影響,卻能讓語句顯得簡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同時還使得“我”字不至於太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