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意大利著名旅行探險家——馬可·波羅(2)(1 / 2)

這裏還盛產棉花、亞麻等作物。當然,也有很多居民從事商業和手工業。和田盛產寶石,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商人。尼哥拉買了一塊和田玉,非常珍愛。隨後,他們又買了幾頭號稱“沙漠之舟”的雙峰駱駝,向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出發了。

有一天傍晚,三人到一個牧馬人的帳篷中歇息。馬可忽然發現口袋中的和田玉不見了,由於過分珍惜這塊探險途中獲得的紀念品,馬可立即跨上一匹馬順著來路尋找。馬可仔細尋找著,不知不覺天也黑了,於是他勒馬返回,卻已找不到來路。糟了,隻身一人的馬可沒帶任何東西,就這樣要在寒冷空曠的沙漠裏過夜了。馬可又餓又冷又害怕,今晚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野狼吃掉。馬可急得快要哭了,他抬頭望著天空,想借著北鬥星辨認方向,可是天地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清楚……

守在帳篷裏的尼哥拉兄弟二人著急地等馬可回來,可久久不見馬可的影子。尼哥拉誠懇地向主人請求:“尊敬的主人,我的孩子至今未歸,想來可能是迷路了,請借我兩匹馬去尋找,可以嗎?”

牧馬人見他很誠懇,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尼哥拉牽著一匹雄馬和一匹正在給小馬哺乳的母馬,騎上馬向黑暗的沙漠走去……他一邊行路一邊大聲呼喚著馬可的名字,終於在一個沙丘邊找到了正在著急的馬可。黑暗當中,尼哥拉也找不到回路了。馬可焦急地問道:“怎麼辦呢,爸爸?”

“不要緊,孩子,我有妙法。”

尼哥拉跳下馬,鬆開母馬的韁繩。那母馬也許急著要回去給小馬喂奶,早已焦躁不安,一溜煙地朝一個方向跑去。尼哥拉父子騎馬緊隨其後,不一會兒就跑到了帳篷前麵。尼哥拉利用母馬識途的方法,順利地找到了住地。

他們在沙漠中走了一個半月,終於走到了南北絲綢之路的會合處——甘肅敦煌。幾天之後,他們通過了著名的玉門關,見到了氣勢雄偉的萬裏長城。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奔波,穿過漫長的河西走廊,他們最終抵達了蒙古的上都(今蒙古國境內)。此時,時間已到了一二七五年的夏天。從故鄉威尼斯到上都,他們含辛茹苦整整經曆了四個春夏秋冬。

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大汗夏天避暑的行宮。此時,他正在這裏避暑。聽說尼哥拉又回到了中國,他非常高興,立刻召見了他們三人。尼哥拉三人按蒙古人的禮節,向忽必烈跪拜行禮,呈上羅馬教皇的信件、禮品以及從耶路撒冷聖墓中取來的一盞油燈和聖油。忽必烈高興地一邊接過信件和禮物,一邊仔細端詳著多年不見的尼哥拉兄弟,又定睛注視著年輕的馬可,問道:“這位英俊灑脫的小夥子是誰?”

“我的兒子,陛下。”

“他叫什麼名字?”

“馬可·波羅,陛下。”

“朕賜他為皇室榮譽侍從官,不知你父子意下如何?”

“承蒙陛下關照,我們十分願意。”

忽必烈喜出望外,邀請三位在夏宮居住了好幾天,聽他們講述探險途中的有趣見聞。一月之後,忽必烈率領大隊人馬返回元朝大都(今北京城),尼哥拉三人也隨同前往。

到了大都,除了為朝廷做些小事外,聰明的馬可·波羅努力學習漢語、蒙古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忽必烈見馬可如此努力好學,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堅定的意誌,對他大加讚賞,因此任命他為欽差特使,到各地巡視考察。

馬可·波羅奉命前往浙江、福建、陝西、山西、四川、雲南、西藏、山東等地查巡,沿途收集整理了好多地方見聞。馬可每到一地,都要單方麵盡力地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物產經濟、趣聞軼事。就這樣,馬可·波羅在這個神秘富庶的國度裏整整呆了十七年。

冬去春來,星移鬥轉。轉眼間,馬可·波羅已經三十八歲了,他的父親和叔父都已白發蒼蒼。兩位老人思鄉心切,歸心似箭,都希望回到故鄉安度晚年。這一年,機會終於來了。波斯的伊兒汗國派來特使,向元朝宮廷求婚。忽必烈選定一名蒙古公主,賜婚於伊兒汗國。並且,同意尼哥拉一行三人護送她從海路到伊兒汗國,等公主完婚之後,他們三人就可以回威尼斯了。

時間是一二九二年的春天,尼哥拉一行與六百人組成的護送隊起航了。船隊沿中國海岸南下,繞過越南駛向蘇門答臘。船隊行駛到馬六甲海峽時,遇上一場大風暴,馬可·波羅差點葬身海底。

“海盜!”有人大聲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