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密訓日月(1 / 3)

時令已是晚秋,此時的淮南寒風瑟人。可謂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風無情,搖落了枯葉,也吹散了大地的溫暖。

翼王回安慶後不久,傳令兵秘密訓練也正式開始了,秘密訓練營地設在潘莊,這裏離桐城大約有三十裏。此地也是最前線,對麵就是清軍駐地,大約也有三十裏,中間是一片緩衝地帶。清軍隨時會進攻桐城,太平軍也隨時會進攻清軍。太平軍派了一支小部隊駐紮這裏作為前哨,監視清軍行動。秘密訓練營地之所以設在這裏,可能是出於保密緣故。

歐陽庭也隨翼王回了安慶。臨走前,他已經把所有課程安排停當,被選拔的傳令兵學員移交給主管教官嚴素。嚴素是歐陽庭的好友和得力幹將,喜歡鑽研和獵奇,文韜武略、三教九流無所不會,隻是各樣技能都不太精。歐陽庭這次向翼王建議調他負責這些傳令兵的培訓,他還是蠻滿足的。他很有自知之明,若論上陣衝鋒陷陣,比不過那些血性的匹夫猛漢;若論軍中出謀劃策,又比不過那些精明的謀士文人。可帶這些黃毛小子,正是他的特長,何況翼王答應,軍餉增加一級,他與這些傳令兵口糧按作戰士兵標準,條件比較優越。至於各專業項目培訓,教官由歐陽庭調撥。這些傳令兵將來的使命也略知一二,他的任務是日常管理及教學銜接,想方設法讓這些傳令兵成才。

嚴**如其名,很凶很嚴,一張苦瓜臉,臉上永遠都是同一副表情。有人曾經打賭,三個月內如果看到主管教官有過一次笑臉,他願到訓練場跑二十圈。這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起碼差不離。也有人說,教官一定要凶要嚴,否則帶不出好弟子,還是有些道理的。

秘密訓練營搬到潘莊的第一天,嚴素就把十二個傳令兵召集到一起,他沒有訓話,卻開門見山就問大家,知不知道清廷的‘健銳營’,大家沒有說話,顯然不太了解。

他接著說,“乾隆十二年,清廷與蜀西大金川土司交戰,由於蜀西建築大多是石碉樓,碉樓在山地間易守難攻,金川人利用戰碉這一特殊的民族建築,將清軍殺退。乾隆得知後,下令在北京西山腳下的方圓十多裏的山地上修築了許多和大小金川相似的碉樓,又從幾萬士兵中百裏挑一地挑選了二千精兵,取名‘健銳營’,每天扛著雲梯進行登堡訓練。第二年,‘健銳營’奔赴前線,對方早探知此支部隊,知道無法抵擋,隻好簽下城下之盟。

班師回朝後,‘健銳營’沒有解散。乾隆皇帝頒布詔書:‘夫已習之藝不可廢,已奏之績不可忘,於是合成功之旅,立為健銳營。’清廷又從原來的‘健銳營’中,再優選一千人,經過較長時間培訓,成了清廷的一支特殊部隊。經過培訓的軍人很有戰鬥力,在曆次戰鬥中身先士卒,有勇有謀。

新疆爆發大小和卓之亂,清軍前往鎮壓,履攻不克,乾隆皇帝遂下令派出健銳營,動亂最終被平息;

甘肅**起義反清,乾隆立即下詔派出健銳營,起義被鎮壓;

緬甸侵犯雲南邊境九龍江,清軍屢戰不利,乾隆遣健銳營入滇,所向披靡,不久緬王乞降。

清廷嚐到甜頭,立刻總結經驗,把訓練項目不斷發展,除雲梯攻城外,又有火槍射擊、騎射、相撲、舞鞭、舞刀、抬槍、騎馬競速、水中功夫等。最後,學員中的佼佼者還要學習兵法、演練陣圖。

總之,健銳營中的優秀人員,小到潛伏偵探、化裝殺人,大到排兵布陣、軍團指揮,那是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當然真正達到優秀級的人員數量很少。”

嚴素說完後,看了看大家。

有學員站起來,問嚴素說:“老師不會是暗示我們,翼王也要成立太平軍的“健銳營”,而第一批人員就是我們。”

“我可沒有這樣說,再說你們才十二人,不可能像健銳營那樣衝鋒陷陣,”嚴素臉無表情地說,“但你們要知道,你們也是百裏挑一的戰士,人的一生裏麵有很多事情要做,你現在是傳令兵,將來也可能是探子、刺客甚至將領。總之,你們將來可能要負擔更重要的任務。而你們今天學的,就是你們承擔任務所必需的最起碼的技能。

你們是翼王欽點的人員,學成以後也直接由翼王指揮。我不敢說你們就是健銳營,但所要學的東西,絕對不是傳令兵技巧那麼簡單。你們將麵臨一個艱苦的學習環境,可能要苦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要有思想準備。話我已經說清楚,誰要想退出,現在還來得及!”

嚴素看了看大家,說:“沒有。好,將來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就在一起了。我姓嚴,以後你們就叫我嚴先生吧,你們都是我的弟子。”

潘莊東頭有個曬穀場,旁邊有些民居。由於此時潘莊已成為清軍和太平軍之間的緩衝地帶,隨時可能爆發大戰小戰,膽小的居民,隻好躲到外地去。也有些故土難離的,呆在莊裏,準備一聽到什麼風吹草動,拔腿就跑。學生們就零星的住在已經外逃的民居裏,白天訓練時卻集中在曬穀場。

任柱等十二個人互相介紹了自己的姓名、生辰及家鄉等情況。令大家驚訝的是,十二個人中竟有十個人生於道光十四年,甲午屬馬,都是十九歲,還有兩個是十八歲,實際也隻小幾個月。兩個女傳令兵,一個年頭,元月出生,一個年尾,十一月。人數最集中的是三月,竟然有五人,任柱也是三月。

十二個人年齡差不多,誰大誰小很難分清。最後,學生們自己商定,男學生相互之間一律叫名字;女學生則不叫名字,反正隻有兩個女性,就叫師姐師妹。一月份出生的女兵,大家叫師姐,另一個自然是師妹了。

師姐叫郝勝蘭,是從廣西一路上跟隨翼王部隊打過來的,可謂久經沙場。師妹叫白又芳,江蘇人,參加過太平天國鎮江保衛戰,戰場上也不是生手了。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時,擁有一支人數多達十多萬女兵的部隊,因此訓練營地有兩個女學員應該算很普通的事。

傳令兵們出生地分的很散,安微這邊隻有任柱一人,廣西也隻有師姐一人。其他山東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各地的都有。至於參軍前幹什麼,倒是比較一致,大部分是農民,還有兩個是挑夫。其中年齡最小的傅淦卻是算命卜卦的,從小就隨爺爺走遍江湖,閱曆頗廣,後來爺爺去世,就棄器投軍了。

任柱最關心的是作戰經曆,別看這些學員年紀不大,基本都有二到三次與清兵作戰經曆。比較之下,反倒是任柱最沒戰場經曆了。

聽人說,一個人隻有上過真正的戰場,經曆了真正的戰爭,隻有真正飲過敵人的鮮血,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否則,你的天賦再好,你的武功再高,也是徒有虛名,任柱很信奉這一信條。不過他也堅信,沒有好的臨陣基礎,作戰隻是莽撞行為,很容易為敵人所破,可能還在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之前,你就不存在了。沒有機會學習是另一回事,現在有機會了,練好基礎成為當務之急。

正式開課第一天,主管教官嚴素還是那張沒有表情的臉,話不多卻直奔主題。

“我們盡可能要在一年之內,學會人家健銳營三年才能完成的東西,你不要認為這很玄乎。現在是戰爭時期,也許一年的時間都不會給你,你就要上戰場。時間永遠是你們的敵人。

嚴素停了停,掃了所有學員一眼,見都在注意傾聽,點了點頭。又接著講:“你們要學的功課,共分為八類。前三類是學習的重中之重,但並不意味後麵的就不重要了。當然,我這個先生也不指望你們每個人都是全才,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有專長也行。但你覺得八類裏麵有哪類過不了關或者有問題,現在就必須告訴我!我專門給你調整。科目表就掛在牆上。”

主管教官講完後,沒有在教室停留,立刻就走了。

任柱連忙過去看了看,八類課卻是:

1、偵查之術;2、器械之術;3、格殺之術4、驃騎之術。

5、迷惑之術;6、模仿之術;7、指揮之術8、兵法之術。

沒有人提出不學的項目,大家都不太懂,隻覺得很新奇,那裏能預測到那類過不了關。

任柱現在終於清楚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傳令兵,而是像清軍的‘健銳營’一樣,他們將是翼王部下的一批特殊兵。看來,翼王是準備把清軍訓練的那一套搬過來,訓練他們這些人。隻不過這不是一個營,而隻是一個小隊,所以訓練科目也不盡相同。

任柱對教官把偵查之術和器械之術列入重中之重很滿意,對自己最喜愛的驃騎之術未列入重中之重有點遺憾。他認為現在是戰爭年代,個人武功對千軍萬馬的戰鬥影響不大,而驃騎之術在戰鬥中作用要大多了。想不到持這一觀點的竟然還有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