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的教堂在六俄裏以外的柯索果羅沃村裏,農民們隻有不得已的時候,例如給孩子做洗禮、舉行婚禮,或者舉行教堂葬禮,才去一趟。他們做禮拜,通常是到河對麵的教堂去。到了節日,遇上好天氣,姑娘們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成群結夥地去做彌撒。她們穿著紅的、黃的、綠的衣服,走過草場,看上去很快活。不過遇著壞天氣,她們就都待在家裏了。為了懺悔和領聖餐,她們總是到教區的教堂去。在複活節後的一周內,神甫舉著十字架走遍各個小木屋,向每一個在大齋期間沒有領聖餐的人要十五戈比。
老頭子不信上帝,因為他差不多從沒想到過上帝。他承認神奇的事,可是他覺得這隻可能跟女人有關係。人家在他麵前談起宗教或者奇跡,向他提出關於這類事情的問題,他總是搔搔頭皮,勉強地說:
“誰知道呢!”
老奶奶信上帝,可是她的信仰有點兒朦朦朧朧,在她的腦海裏一切事情都摻和在一起,她剛想起罪惡、死亡、靈魂的得救,貧窮和煩惱立刻就插進來,盤踞她的腦海,她馬上忘了剛才在想什麼。禱告詞一點兒也記不得,通常在傍晚躺下去睡覺以前,她總站在聖像麵前,小聲說:
“喀山的聖母,斯摩棱斯克的聖母,三臂的聖母……”
瑪麗亞和菲奧克拉經常在胸前畫十字,每年持齋,可是完全是應景兒。孩子都沒學過禱告,也沒人向他們講起過上帝,隻是不準他們在齋期吃葷腥罷了。別的家庭也差不多,相信的人少,理解的人也少。同時大家又都喜歡《聖經》,溫柔而敬仰地喜愛它。可是他們都沒有書,也沒有人念《聖經》、講《聖經》。奧莉加有時候對他們念《福音書》,他們就尊敬她,對她和薩莎都恭恭敬敬地稱呼“您”。
遇到當地教堂的命名節和禱告儀式,奧莉加常常到鄰村去、到縣城去,縣城裏有兩個修道院和二十七個教堂。她癡癡迷迷,在朝聖的路上完全忘了家人,一直到回來的路上才會忽然發現自己有丈夫,有女兒,就高興起來,笑眯眯、喜洋洋地說:
“上帝賜福給我了!”
村子裏發生的事,她覺得厭惡,使她痛苦。到聖伊利亞節[8],他們喝酒。到聖母升天節,他們喝酒。到聖十字架節,他們喝酒。聖母節[9]是茹科沃教區的節日,每逢到這個節日,農民們一連喝三天酒。他們喝光了村社公積金五十盧布,然後還要挨家斂錢拿來喝酒。頭一天,契基爾傑耶夫家宰了一頭公羊。早晨、中午、傍晚,連吃三頓羊肉。他們吃得很多,到夜裏孩子們還要起來再找補一點兒。那三天,基裏亞克喝得酩酊大醉,他把所有的東西,連帽子和靴子也在內,統統換酒喝了,而且死命地打瑪麗亞,打得她昏過去。一定要往她頭上澆水,她才能醒過來。事後,大家都覺得害臊、惡心。
然而,甚至在茹科沃,在這“奴才村”,每年也總有一回隆重的真正的宗教盛典。那是在八月,他們抬著賜予生命的聖母從這村走到那村,走遍全縣。到了茹科沃所盼望的這一天,正好沒風,天色陰沉。姑娘們一清早就穿上鮮豔華麗的衣服,出去迎接聖像,將近傍晚才把它抬進村子裏。她們排成莊重的行列,舉著十字架,唱著歌,同時河對麵教堂的鍾全部響起來。一大群本村和外村的人堵住街道,吵吵嚷嚷,塵土飛揚,擠成一團……老頭子也好,老奶奶也好,基裏亞克也好,大家都對聖像伸出手去,熱切地瞧著它,哭哭啼啼地叫道:
“保護神啊,母親!保護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