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員工?(4)(2 / 3)

真維斯總部遷至惠州,辦公條件不斷改善,總部大樓有員工專門的宴會、卡拉OK多功能廳;總部食堂28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930人就餐。總部有相當比例的香港同事,公司因此提供港惠直通車,月均人流量達數千人次。行政部負責直通車的同事會統計“乘客調查問卷”,以監督直通車司機服務水平。

從入職第一天接受“入職課程”和“上崗培訓”開始,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成為員工日常工作外的最大主題。不論什麼級別的在職員工,每年均需接受各種普及性或針對性培訓,《旭日企業》闡釋之:“企業應為員工創造條件,提供學習機會。工作上以及知識上令他們有機會進步;學成後,提供機會給他們發展。這樣,員工與企業都有進步。”

山東口岸青島一區區長,入職14年,她能脫口而出的培訓科目就包括11項:

區長上崗培訓、帶教技巧培訓、卓越服務培訓、品牌意識提升培訓、店鋪現場培訓、店鋪形象管理、店鋪陳列、30分鍾巡店總結、店鋪管理學、店鋪經營、三期貨三類貨……湖南口岸加盟組副經理工作9年,據不完全統計,她接受的培訓有:

營業員工入職培訓、店長上崗培訓、店鋪事務管理、區長上崗培訓、品牌意識提升培訓、技巧性說服培訓、人力資源戰略、物流貨倉及配送監管培訓、品牌管理之分析技術入門培訓、品牌價值建構與服務品質管理培訓、商品展示與店鋪感觀傳達功能培訓……西北口岸行政部員工受訓項目則與前麵二人完全不同:

數據管理培訓、電腦基礎培訓、電腦LOTUS操作培訓、管理人員拓展培訓、領導才能外展培訓、高效溝通培訓、資訊流培訓、行動導向領導才能培訓、係統動力學培訓、係統思考的思維與方法進階培訓、執行力與素質提升培訓……培訓上舍得下成本,而有一筆開支長期以來在真維斯內部爭議極大。品牌兩司每月中旬分別有一次行政會,會議期間各口岸部門主管接近百人齊飛惠州,參加半天的行政會。

長年累月,幾百人的來回機票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人建議楊勳:“溝通方式那麼發達,為何不用電視會議?每月開會的交通費難道不是‘亂花錢’?”楊勳承認“開會成本高”,但同時說:“行政會承上啟下,對公司下月、下季度決策十分重要。會議時間一般又偏長(上下半場共約4個小時),一些同事當著我的麵尚且三心二意,我不在場,會議效果可想而知。”楊勳也一直相信“開會是再培訓的過程,對每個人都是學習的機會。這錢可以不花,但又不能不花”。

因為“該花的錢不花”,旭日集團信息技術部總監被楊勳狠狠地批評過。

有一年,楊勳帶領惠州總部幾個部門主管到北京辦事。大家事情安排不一樣,所以分別赴京。其餘人交通方式選擇飛機,信息技術部總監覺得時間充裕,坐的火車。

到北京見到楊勳,被楊勳質問:“為什麼比別人晚了兩天?”

他回答:“我看時間來得及,坐火車來的。”楊勳一下麵露慍色:“公司每天付給你多少錢?機票多少錢?你兩天時間還抵不上一張機票錢?”

1996年旭日集團在香港上市,旗下業務覆蓋地產、金融、零售。真維斯2010年的銷售額達50多億元,現金流非常充裕,但也是這個“不怕多花錢”且“敢花錢”的老板卻怕“亂花錢”。

真維斯國際北京口岸行政部的同事都記得這麼一件“讓人沒麵子”的事情。一次,真維斯給北京某所高校捐贈了一大筆錢,楊勳受邀去作演講。演講結束,校領導表示感謝,請楊勳吃個便餐。雙方一同往停車場走去,到車場,校長看楊勳準備上一輛金杯麵包車,非常驚訝,他稍微遲疑了下,略帶尷尬地說:“楊總,還是坐我的車吧。”

之前,楊勳每次來北京,口岸接送他的都是這輛金杯麵包。北京口岸負責人多次提議“換輛好車”,楊勳總說:“沒有必要,都是車,什麼車不一樣,總比擠地鐵公交好吧。”這次事件以後,口岸再次提交換車報告,楊勳也同意了,不過也隻換了一輛中檔配置的別克商務車。

組織員工活動、培訓,每年上千萬元投入“真維斯杯”設計比賽以及億元級別做慈善,這些為員工、行業、社會花的錢“該花”,為自己買輛好車的錢不肯花。這個老板有些特別。

品牌經驗:企業與員工的良性互動

真維斯源源不斷地向社會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與服務,在於它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組織,而不是因為提供了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才成為優秀組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