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諸君麵前的這本小冊子是我在三年前寫就的。那時,我的朋友揚帆學兄策劃編寫、出版一套中國聖賢人生的叢書,關於蘇東坡的選題就交給了我。
老實說,對蘇東坡我還談不上有什麼研究,但對這位曠世奇才,對他的人格魅力,我一直是十分仰慕的。寫蘇東坡的人生哲學,對我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一個靜悟人生的機會。我寫蘇東坡如何為人為文,如何超塵處世;同時又“六經注我”,寫我對人生、對社會的一些粗淺感受。這本很不成熟的小冊子出版後,還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讀者朋友的喜愛。在兩年中,已印行多次,印數達九萬冊之多。不僅如此,作為叢書的一種,拙著還被台灣出版機構購買了版權,並在台灣印行了兩次。近兩年,不時有青年朋友來信與我討論人生問題,新近創辦的一家人生哲學刊物也很誠懇地約我辟專欄撰寫文章。作為作者,有人喜歡自己的書自然是值得欣慰的,但我更多的是覺得慚愧。說實在的,對現實、對人生我也常有許多困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昏昏”,所寫之書就難以使人“昭昭”,它的稚拙是可想而知的。我細想,讀者朋友比較喜歡我這本小冊子,恐怕還是沾了蘇東坡的光。東坡先生平生著述之豐富、生活經曆之坎坷、人生哲學之深邃、人格魅力之迷人,對今日在紛擾之世中奔波的人們仍不乏啟迪。正因此故,人們一直非常尊崇蘇東坡。
前些時候,揚帆兄來電話,說是聖賢人生叢書還要重新設計、增加內容後再次印刷,希望能加些原文。這主意正合我意。我這本關於蘇東坡的小冊子,可能不少問題沒談深談透,人們再讀讀東坡先生的若幹原文,會心有靈犀,感悟更深。這裏,我增選了蘇東坡的散文作品六十多篇,其中有些是大家常見的、熟悉的,有些則是一般選本中很少出現的。我編選的原則是,文章要反映東坡先生的人生態度、處世方法、個人情趣,以見其人生哲學之大略。另外,借這次重排的機會,我對拙著的一些字詞做了適當斟酌、修改,並適當增補了一些內容。對於蘇東坡的人生哲學以至藝術哲學,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是為記。
一九九六年早春於武昌桂子山
(說明:第二版正式刊行時並未加入增選的蘇東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