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為失敗埋下種子;熱愛與專注,卻為成功鋪設了堅實的道路。
無論事業、生活,還是愛情,誰不企求成功呢?那麼你切不可懈怠疏忽。專心致誌,全身心投入,成功之路便在腳下。
1.失敗源於懈怠疏忽
蘇東坡有一篇《黠鼠賦》,是篇寓言小賦。黠,就是狡猾;黠鼠,就是狡猾的老鼠。東坡先生用生動幽默、一波三折的筆觸,給我們描述了一隻黠鼠騙人的有趣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晚上,東坡已經睡了,忽然聽到有老鼠啃東西的聲響。他用手拍幾下床,響聲沒有了,過了一會兒響聲又出現了。東坡便讓書童點蠟燭看看,原來是一隻空石桶,鼠咬東西的聲音就在這桶中。書童說:“嘻!這隻老鼠被蓋在裏頭不能出去了。”打開桶蓋一看,裏麵好像沒什麼東西。把蠟燭拿近仔細搜索,原來裏麵有隻死老鼠。書童很驚奇,說:“剛才還聽它咬東西,怎麼忽然就死了呢?那剛才是什麼聲音,真見鬼了不成?”書童便把桶翻過來倒出老鼠,誰知這個“死老鼠”一落地就活了,趕緊逃走了。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東坡感歎道:“這真是一隻少見的狡猾老鼠啊!它被關在桶中,因這桶壁桶底都很堅硬,無法打洞,這老鼠並沒有啃什麼卻假裝弄出啃東西的聲音,目的是把人招引來。它沒有死而裝死,原來是個詭計,以裝死求得逃脫。”
東坡進而議論說:
“我聽說生物中沒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類馴化、擒捉蛟龍,用龜殼占卜,獵獲麒麟,役使萬物而主宰它們,然而突然被一隻小小的老鼠利用了;聰明的人卻中了老鼠的計謀,那老鼠由極靜到極動的迅速變化,讓人大吃一驚。人的智慧在哪裏呢?”
東坡靠在床上閉著眼睛打盹兒,心裏老想著這件事。人啊,隻不過多學而記住了一點知識,但離“道”還遠著呐。不能皈依自然,同萬物於一己之心,所以一隻老鼠發出咬聲,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幫助它改變困境。人能在打破價值千金的璧玉時不動聲色,而在打破一口鍋時免不了失聲驚叫;人能搏取猛虎,可見到蜂蠍時不免變色:這都是不專一的緣故呀!
被鼠利用,是人們麻痹大意、精力分散所致,東坡先生由小及大、由近及遠,說出了一個更普遍的道理:成功來自專心認真,失敗源於懈怠疏忽。
2.專心致誌
說起專心致誌,人們很容易想起一個小故事——小貓釣魚。調皮貪玩的小貓釣魚時三心二意,一會兒追蝴蝶,一會兒捉蜻蜓,結果一無所獲。
像小貓這樣的釣魚者,成年人中也有。
從前,有一名叫秋的下棋名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那樣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好像也在看著棋子,可是心裏卻想著:“現在天空中大概正在飛著鴻雁,我拉滿弓搭上箭把它射下來,美餐一頓多好啊……”他這樣胡思亂想,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這兩個學生在一起學習,又是同一個名師傳授,然而,一個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什麼本事。
這故事中的道理很明白,但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專心致誌卻不容易。比如說吧,有人看到經商來錢,便想做生意;看到當詩人有名有利又浪漫,便去寫詩;看到演員出頭露臉,好瀟灑好風光,又想去演戲;看到有人一夜之間網上爆紅,也想自己去當“網紅”。朝秦暮楚,三心二意,最後白白耽誤大好時光,什麼事兒也沒幹成。
有位專治中國古代文獻的學者談及成功之道時說:“人生有所取必有所舍。”他年輕時喜歡作詩,還有點天賦;國學底子不錯,做學問很有前途。後來他決定做學問,便完全放棄了寫詩。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學問,成了一流的國學大師。
試想:如果這位先生一輩子腳踏兩隻船,邊寫詩邊做學問,很可能他就是一個三流的詩人加三流的學者。這樣,學者中沒他不遺憾,詩人中沒他也不可惜。與其當一個三流的學者兼詩人,還不如做一個純粹的一流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