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名人
秦瓊:唐朝名將,被後人尊奉為“門神”。
秦觀: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故事鏈接
名醫扁鵲
扁鵲,本名秦越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生。有一次,扁鵲來到齊國,蔡桓公接待了他。扁鵲見蔡桓公臉色不好,便提醒他,說他身體有病,應及早治療,蔡桓公卻不相信。此後,扁鵲又幾次見到蔡桓公,每次都提醒他應該看病了,但蔡桓公仍舊置之不理。最後一次見到蔡桓公,扁鵲什麼也沒說就要走。蔡桓公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扁鵲說:“你已病入膏肓,無法救治了。”果然,幾天後,蔡桓公病重,因無法治療而離世。
許姓來源
伯夷是炎帝的後裔,周武王封伯夷的後裔文叔於許地。戰國時,楚國滅許。許君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
許姓名人
許慎:漢代學者,著有《說文解字》。
許褚: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許渾:唐代詩人。
故事鏈接
堅持道義
許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學家,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智慧,大人們也常為他獨特的才能所折服。他讀私塾時,常把老師問得張口結舌,為此幾年中更換了三個老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把所學的知識都貫徹到了日常的行為當中。一年夏天,許衡和幾個朋友一起逃難路過河陽時,大家非常口渴,見路邊梨樹上結滿了梨子,便爭相爬上去摘著吃。唯獨許衡坐在樹下,像沒看見似的。朋友們都譏笑他,許衡卻說:“梨樹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嗎?我要堅持道義,永不放棄。”他正是這樣堅守自己的信義,成就了一番大業。
何姓來源
何姓源於周武王之子唐叔虞。叔虞的後代建立韓國,韓國被秦滅後,其王室成員搬到長江和淮河一帶定居,當地人讀“韓”字與“何”字發音相似,於是他們幹脆改姓為“何”。
何姓名人
何琦:東晉《三國論》的作者。
何景明:明朝文學家。
故事鏈接
掛笏引舟
唐朝時,何易於曾在四川益昌做縣令,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受老百姓的稱讚。有一次,刺史崔樸從嘉陵江上遊帶著賓客歌女,沿江東下,一路飲酒作樂。由於河道彎曲,河水湍急,江上的行船都要由纖夫拉著才能行進。崔樸的遊船從益昌城經過,於是強令民夫替他拉船。縣令何易於把笏板(上朝時帶的狹長板子)掛在腰上,卷起褲腿親自拉纖。
突然,崔樸發現縣令何易於,驚奇地問他為什麼來拉纖。何易於說:“現在正是農忙季節,老百姓都很忙,我剛好沒事做,所以來充當纖夫。”崔樸聽後,羞愧難當,就騎著馬回去了。
呂姓來源
源自炎帝的後裔,在夏、商、周幾代都是諸侯,受封於呂。春秋時,楚國滅呂,呂君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
呂姓名人
呂布:東漢末年名將,驍勇善戰。
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曾打敗關羽。
故事鏈接
奇貨可居
呂不韋是戰國時秦國的相國,但在此之前他隻是衛國的一個大商人。
有一次,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經商時,見到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他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可留存的奇貨。於是,呂不韋找到異人說:“我能讓你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後他為異人出謀劃策,並給予他豐厚的資金,希望他能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異人按照呂不韋的安排,順利地逃回秦國,成功地繼承了王位。異人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封他為文信侯,並賜給他洛陽十萬戶的食邑。呂不韋一夜之間成為聲名顯赫的人物。
張姓來源
張姓是中國最大的姓氏之一。張姓祖先據說是上古少昊的兒子揮,揮是弓箭的發明者,被封為弓正,管理弓箭的製作,並被賜姓張。另外,春秋時晉大夫解侯,字張,其子孫以祖先的字為姓,也稱張氏。
張姓名人
張衡:東漢科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
張之洞:清朝末期改革圖新的傑出人物,洋務派代表之一。
故事鏈接
張良學道
張良是漢王劉邦的主要謀士,被封為留侯。張良年輕時胸懷大誌,一心要做一位帶兵打仗的將軍。有一天,他正在一座橋上散步,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一隻鞋子脫掉,丟下橋去,對張良說:“小夥子,快到橋下把我的鞋子取上來!”張良覺得很奇怪,一個素不相識的老頭兒竟這樣無禮。但是又一想:“他是一位老人,對老人是應該尊敬的。”於是壓住火氣,跑到橋下把鞋子撿來遞給老人。誰知老人竟把腳伸過來,命令道:“快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替他取了鞋子,好事做到底,就給他穿上吧!也許他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呢。”張良把鞋子給老人穿好後,決定跟在老人後麵看看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走了一段路,老人忽然轉過身來,對張良說:“我看你這個小夥子很不錯,我樂意教你。五天後一早,你在橋上等我!”第五天天剛亮,張良趕到橋上,老人早已在橋上等他了。老人見張良遲到,生氣地說:“和老人約定好了,怎麼好失信呢?五天後一早再來吧!”第四天後半夜,雞剛叫頭一遍,張良就去了。誰知老人比他來得還早,老人生氣地說:“五天後再來,早一點兒!”到第四天晚上,張良幹脆不睡了,前半夜就趕到那裏。等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笑眯眯地說:“這還差不多!”說著從懷裏取出一本書,遞給張良,說:“拿去吧,讀熟了就能帶兵打仗。”天亮以後,張良一看,原來老人送給他的是一本《太公兵法》。他非常高興,就如饑似渴地讀起來,並從中獲得了許多用兵打仗的知識。
孔姓來源
孔姓來源很多。商王成湯姓子,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稱孔氏。另外,春秋時宋國上卿正考父之子嘉,字孔父,被殺。他的兒子逃到魯國,以父親的字為姓。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史臣孔甲,後代也姓孔。
孔姓名人
孔丘:春秋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故事鏈接
機警聰明的孔融
東漢末年有個叫李膺的官員非常清正廉明,十歲的孔融很想見他,可李膺從不輕易接見客人。這天,孔融來到李膺門前說:“李府世交後人特來拜見。”李膺破例前來迎見,但一看進來一個並不認識的小孩兒,便問:“你說我們兩家世交是從何說起?”孔融不慌不忙地說:“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生之誼,難道不是世交嗎?”一句話問得李膺沒有話說。
大家都稱讚孔融機敏時,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立刻說:“這麼說,大人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一句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曹姓來源
曹姓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源於傳說中上古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五個兒子曹安。二是周文王的兒子曹叔振鐸受封於曹國,他的後裔就以國名為姓,稱曹氏。三是曹國人來到中原,以國名為姓。
曹姓名人
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也很有文才,與他並稱“三曹”。
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學家,著有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故事鏈接
曹衝稱象
南方的一個部族給曹操送來一頭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便問手下人有什麼辦法。手下人有的建議做一杆大秤,有的主張將大象殺了分開稱。這時,曹操的小兒子曹衝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他讓人把大象趕上船,並在船上畫出大象站上去時水平線的位置,然後命人把大象趕下去,再按照這個標準裝上石頭,之後再把石頭卸下來稱重,這樣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大家也都稱讚曹衝聰明。
嚴姓來源
春秋時,楚莊王的後裔以“莊”這個諡號為姓,稱莊氏。到了東漢,明帝叫劉莊,為了避他的名諱,莊氏改為嚴氏。
嚴姓名人
嚴複: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翻譯了《天演論》等作品。
故事鏈接
隱士嚴光
嚴光在年輕時就很有名氣,他和劉秀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曾在一起遊曆求學。後來劉秀做了皇帝,嚴光便隱姓埋名,隱居在浙江富春山上。劉秀知道嚴光很有才能,便派人到處尋找。後來,嚴光應召來到京師洛陽,劉秀親自去拜訪,嚴光卻裝著睡覺不起床。劉秀再三要求他幫助自己治理國家,嚴光卻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誌向,你何必逼我呢?”劉秀任命嚴光為諫議大夫,嚴光極力推辭而不接受,一定要過隱居生活,劉秀最後同意了他的要求。直到現在,浙江桐廬還有嚴光隱居時的釣台的遺跡呢。
魏姓來源
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後裔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晉國,成為大夫。晉獻公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北)封給他。他的子孫就以封邑名為姓,稱魏氏。
魏姓名人
魏無忌: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魏徵:唐初大臣,以直諫敢言著稱。
故事鏈接
腹內孕乾坤
魏源是清代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也是我國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中的優秀代表。
魏源九歲參加本縣的童子考試時,縣令指著茶杯上的太極圖說:“杯中含太極。”魏源懷中正揣著兩張麥餅,便答道:“腹內孕乾坤。”眾人都十分驚異,問:“何為乾坤?”魏源解釋說:“天地就是乾坤,我吃了懷中這兩張麥餅,就要考慮天下的大事。”縣令連連稱讚他少年有大誌。
後來,魏源與龔自珍、林則徐等人結為好友,並寫成《海國圖誌》。
謝姓來源
謝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薑姓,是炎帝後裔申伯的後代。春秋時,申國被楚國滅掉,申伯的子孫便以都邑謝地(今河南唐河南)名為姓,稱謝氏。二是出自任姓,為黃帝的後裔。三為他族改姓。
謝姓名人
謝靈運:南朝宋著名畫家、文學家。
謝婉瑩:冰心,中國現當代著名兒童文學家、詩人。
故事鏈接
淝水之戰
東晉初年,前秦皇帝苻堅率九十萬大軍南下,想一舉平定江南地區。東晉王朝以宰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定奮起抵禦。晉孝武帝任命謝玄為先鋒,率軍迎擊秦軍主力。由於秦軍緊逼淝水布陣,晉軍無法渡河,隻能隔岸對峙。於是謝玄要求秦軍略向後退。苻堅打算將計就計,在晉軍半數渡河時,再用騎兵衝殺,打敗晉軍,於是就答應了晉軍的要求。謝玄在秦軍後退時,混在秦軍中製造混亂,導致秦軍恐慌,從而一退而不可收拾。晉軍趁勢追殺,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
蘇姓來源
相傳上古顓頊的後代昆吾氏有子孫受封於蘇,其後裔就以國名為姓。
蘇姓名人
蘇武:西漢名臣,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堅貞不屈,最終被送回漢朝。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事鏈接
蘇秦刺股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最初變賣家產,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術,可幾年後,不僅沒有謀得一官半職,錢也花光了,隻好回到家裏。家人都認為他沒有出息,誰也不願意搭理他。這對蘇秦的打擊非常大,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於是他開始發憤讀書,困了就用以錐子刺自己大腿的方法來提神。經過一段時間的苦讀,他熟讀了薑太公的兵法,深入了解了各國的地形、政治情況和軍事力量,以及各國諸侯的心理狀態,提出六國聯合對付秦國的合縱術,得到六國君王的信任,一下子身佩六國的相印,成為顯赫一時的名人。
潘姓來源
潘姓主要起源於西周王族。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於潘,封邑名就成了其後代子孫的姓。此外,春秋時楚國公族有潘氏,子孫以其字為姓。
潘姓名人
潘璋:三國時東吳右將軍。
潘美:北宋名將。
故事鏈接
轉柏枝的傳說
潘嶽在任河陽(今河南孟州)縣令時,勤於政事,關心百姓,倡導人民多種果木。河陽縣人民為了感謝潘嶽,就給他獻了一株翠柏。潘嶽見到後,非常高興,就將柏樹植在“營花寨”上。柏樹紮根後,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可潘嶽被調離後,河陽縣換了幾個縣令,個個都花天酒地,魚肉百姓。那株翠柏連枝幹都枯黃了。可是等到潘嶽再次回到洛都任黃門侍郎後,原來枯黃的翠柏又開始變綠了。於是,人們便把這棵翠柏取名為“轉柏枝”。
葛姓來源
相傳上古時中原地區有部落葛天氏,雖然他們生活得艱苦,卻很快樂,無憂無慮。後來,他們的子孫就以部落名為姓。
葛姓名人
葛洪:東晉時代著名學者,儒道兼修,還是醫學家,著有《抱樸子》。
故事鏈接
以身殉國的葛雲飛
葛雲飛是清朝著名將領,他從小聰明過人,胸懷大誌。因為仰慕嶽飛等英雄,所以葛雲飛從小就跟著父親習武練藝,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從不叫一聲苦。道光年間他考中武進士,在福建、定海等地水師營任職,緝捕海盜,屢建戰功。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葛雲飛率領部隊積極備戰。第二年,英軍入侵定海,葛雲飛與處州、壽春總兵協力抗戰六晝夜。在危急無援的情勢下,葛雲飛集合守軍宣誓:“城亡我亡,不離定海半步。”最後葛雲飛身受四十多處傷,壯烈殉國,他的英勇事跡,寫下了中國人民抵抗外辱的悲壯一頁。
魯姓來源
據說,魯姓的先祖是中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西周開國功臣周公旦。周公旦姓姬,是周武王的弟弟,對周朝有很大功勞,受封於魯(今山東曲阜一帶)。伯禽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
魯姓名人
魯肅: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學問好,品行端,又有謀略。
故事鏈接
巧匠魯班
魯班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工匠和傑出的發明家,據說今天木匠使用的鋸就是由他發明的。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的徒弟們雖然起早貪黑地去砍樹,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眼看工程的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他決定去山上看看砍樹的情況。上山的時候,魯班不小心被山上的一種野草劃破了手。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緣呈細細的鋸齒狀。他深受啟發,回去後讓人做有鋸齒的鐵片,用這種鐵片鋸樹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被發明了。
馬姓來源
馬姓的先祖是戰國時趙國的將軍趙奢,他屢立戰功,趙王封他為馬服(今河北邯鄲西北)君,他的子孫就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馬姓名人
馬融:東漢經學家、文學家。
馬超:東漢末年名將。
馬致遠:元代“元曲四大家”之一。
故事鏈接
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時的名將,他誌向遠大,驍勇善戰,被光武帝劉秀封為伏波將軍。他六十二歲時,邊境又發生了戰事,馬援向皇帝請戰,皇帝認為他年紀太大,沒有答應。馬援卻不服老,堅決要求出征,他慷慨激昂地說:“男子漢大丈夫為了保衛國家,就應當戰死沙場,被用馬皮包裹著屍體運回故土,怎麼能待在家裏,老死在妻兒身邊呢?”皇帝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隻好命他為帥,讓他領兵出征。後來,馬援不幸病死在軍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英雄篇章。
袁姓來源
春秋時陳莊伯生子名諸,字伯爰,他的孫子濤塗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爰濤塗,亦作袁濤塗,後世子孫就以袁為姓氏。
袁姓名人
袁紹: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袁崇煥:明代著名軍事家。
故事鏈接
為豆腐折腰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才華出眾,詩文名冠江南。他與清代乾隆年間的大學士紀曉嵐齊名,有“南袁北紀”之稱。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美食專家,曾著有《隨園食單》一書。這本書是我國飲食著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袁枚在書中詳細記述了我國自14世紀到18世紀中葉的三百二十六種菜肴飯點,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飯,無所不記,為我國的飲食文化史保留了不少寶貴的史料。
袁枚特別推崇豆腐,他說豆腐可以有各種吃法,什麼美味都可以融到豆腐裏。有一天,杭州有一位名士請他吃一種美食,這種美食是用豆腐和芙蓉花做的。豆腐潔白如雪,花色豔似雲霞,吃起來清嫩鮮美。袁枚急忙請教做法。主人不肯傳給他,笑道:“古人不為五鬥米折腰,你若肯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訴你。”袁枚立即起來鞠躬,躬畢大笑,說:“我今日為豆腐折腰矣!”主人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主人告訴他這個菜叫“雪霞美”,因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並告訴他如何烹調。袁枚回到家後便依照主人說的方法進行製作。